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B
2016-07-06宋宝玲
宋宝玲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谓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而幼儿时期刚好是一个人养成习惯最关键的时期,因为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很多的启蒙知识都是在这一阶段习得的。在这一阶段孩子接受着新事物,好奇地想要知道世界的奥妙之处。所以,孩子在这一阶段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们一定要注重在这一阶段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培养方法;情感
幼儿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孩子在这一阶段开始接触新鲜事物并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幼儿园里,教师的知识传授以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使孩子们养成了很多的习惯。这些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教师需要在这一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不规范的行为习惯,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纠正,以免影响学生今后的成长。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改善方法。
一、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目前大多数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虽然对孩子们的教育十分重视,但是十分溺爱孩子,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什么都是对的,孩子有什么要求都会满足他们,这些情况都十分不利于孩子们行为习惯的正确培养。另外,在幼儿园教育中,很多的教师更多的只是重视教给孩子们知识,而忽略了在孩子们成长中很重要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和教师的不重视,就直接影响了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他们并不能分清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好的行为习惯,长此以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陋习,十分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
二、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孩子刚刚步入社会,对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很多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人在幼儿阶段的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在幼儿时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由此可见,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三、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孩子在幼儿时期虽然对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但是他们的意志力很薄弱,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很少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是在课堂上,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不懂,他们也不愿意提出问题,这是他们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表现。而老师如果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对孩子们不闻不问的话,有时就会使他们朝着不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下去。
2.教师观察力不够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对教师的观察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因为在这一阶段,教师对于孩子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孩子心智的不成熟,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找到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我国目前很多幼儿园中的教师并不能及时地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不好生活习惯,这就十分不利于孩子长久健康的发展。
3.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度低
很多的幼儿园教师关注的是他们对孩子们知识的传授,但是却没有重视到情感教育同样很重要。因为孩子在幼儿阶段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比较低,所以时常会因为心理变化而产生相应的一些异常举动。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变化,而因为他们注意力的不集中斥责他们,就会对他们弱小的心灵带来创伤,使他们在今后更加排斥教师的教育。
4.教师对行为习惯的培养认识不足
行为习惯渗透在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教师如果没有经过学习,是很难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的。如果教师自身的认识都不够,就更不要提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教育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对幼儿习惯培养的重视度。
四、解决幼儿习惯培养问题的措施
1.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就是要从他们自身入手,培养他们的主动性。教师要使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对行为习惯的优劣进行区分,使他们形成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态度。
2.教师细心观察
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一旦发现有学生有不好的行为习惯,就立即制止并且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在这一阶段并不能完全地区分行为习惯的优劣,所以就更加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
3.教师多从情感入手
教师应该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与孩子们的日常接触,多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困惑并且帮助他们。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通过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导任务。
参考文献:
白银丽.谈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矫正[J].民风:科学教育,2013(4).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