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2016-07-06蔡敏芳
蔡敏芳
摘 要:对2016年之前的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定量分析,从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论文年度进行基本情况说明,利用关键词词频和中图分类号分析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对信息资源、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和档案学基础理论方面的关注度较高,总结出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具有院校特色、选题丰富、紧跟前沿、跨学科研究的特点,为档案学专业博士生培养和档案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关键词;中图法;定量分析
1 引言
“我国档案学专业博士生教育1994年始于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5月第一批档案学博士毕业生顺利通过答辩”“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系(1993年获授予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电子政务信息学系(2000年获授予权)、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情报与档案学系(2006年获授予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档案学专业(2006年获授予权)”[1],截至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吉林大学6所高校招收档案学专业博士生,向社会各界和档案部门输送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
档案学博士论文因其选题的新颖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内容阐述的翔实性、引用文献的广泛性,成为反映档案学学科发展水平和趋势的重要参照物,为完善档案学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机制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笔者以1997年至2014年档案学专业博士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博士学位论文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学位论文库和CALIS学位论文库。2016年2月15日,对五个数据库分别检索:(1)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博士学位论文库中,选取检索途径“专业”,输入“档案学”,得到29条检索结果。(2)在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以“专业”和“学位”作为检索途径,检索项分别设为“档案学”和“博士”,得到67条结果。(3)选择CNKI数据库中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子库,将“学科专业名称”设置为“档案学”,得到12条结果。(4)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学位论文库中对“研究专业”和“学位”进行限定,得到25条结果。(5)根据档案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情况,在CALIS学位论文库中补充检索数据。将所有检索结果导入Excel,利用删除重复项功能,剔除重复信息,累计得到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需要说明的是,1997年、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含档案学)专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档案学专业,但作为档案学博士生培养的开端,也将其包含在研究范围内;博士论文属于灰色文献,数据获取难度大,2014年、2015年的档案学博士论文没能及时进入数据库,研究数据存在可控范围内的遗漏。
2 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情况
2.1 学位授予单位分析。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集中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和云南大学,其中,中国人民大学119篇,武汉大学29篇,云南大学11篇。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档案专业人才,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档案高校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119篇博士论文占总数的75%。武汉大学和云南大学设立博士点时间稍晚,培养档案学博士生数量有限,共40篇博士论文,占总数的25%。图1是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分布情况。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档案学专业博士点设立时间较晚,没能检索到相关数据。
2.2 学位论文年度分析。表1(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年度分布)折射出档案学专业博士生的培养状况、博士点数量变化、博士点发展脉络等,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至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独秀一枝,每年培养2~3名博士生。1997年,历史文献学(含档案学)专业的冯惠玲和夏宏图成为最早的档案学博士,《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冯惠玲)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如何保障电子文件的原始性、记录性、可靠性等进行探讨;《清代档案史料编纂研究》(夏宏图)研究清代对档案史料的编纂理论与实践,揭示清代档案史料编纂特点与规律,梳理中国古代档案史料编纂的发展脉络。
第二阶段(2002年至2008年)。随着档案学博士生导师的增加,2002年博士毕业生增至8人,2008年人数最多,达到21人,博士学位论文每年稳定在9篇。这一阶段,档案学博士生培养水平提高,档案学学术影响力增强,出现高质量的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两大支柱理论发展研究》(黄霄羽)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第三阶段(2009年至2015年)。数据显示:2009年档案学博士论文数量下降到15篇,2010年至2013年稳定在每年十几篇,这与档案学专业博士授予点增多,招生人数扩大密切相关;2014年仅7篇,2015年没有数据,这与数据库论文收录的滞后性有关。
3 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
3.1 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是出现在文献的标题、摘要以及正文中,对描述文献主题内容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2]一段时间内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关键词集合,能够揭示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内容特征、前沿研究热点、学科发展脉络等。
笔者对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合并或修正同义词,出现在两次以上的关键词有24个,三次以上的19个,将这19个关键词按词频由高到低排列,得到图2(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关键词词频)。图2显示:“信息资源”“电子政务”“档案信息”“档案学”“政府信息”“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出现的频次较高,“信息资源”20次,“电子政务”14次,“档案信息”和“档案学”各13次,“政府信息”12次,“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各11次。“档案馆”“编纂”“法律、法制”作为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较少,分别都是4次。这表明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侧重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等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对档案法律法规、档案馆建设、档案文献编纂等档案学基础理论关注较少。
(1)信息资源方面的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将信息界定为“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知识”,信息资源是信息中可供利用的部分,是有价值的信息,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档案信息资源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信息资源”作为关键词在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中居第一位,内容涉及信息资源产业化、信息资源增值、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配置等方面,如赵京(2013)《中国信息资源产业政策体系的优化研究》[3]、洪华(2010)《我国个人信息资源战略研究》[4]、宣小红(2008)《中国信息资源市场的培育》[5]、周毅(2002)《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管理研究》[6]。《国有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化配置研究》(王运彬)关注学界普遍忽视的“国有档案资源”,利用资源配置理念,解决建设怎样的国有档案信息资源、为谁建设国有档案信息资源、如何分配国有档案信息资源,其中蕴含档案管理学、档案馆学、档案利用学、信息经济学等多门分支学科 [7]。
(2)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方面的研究。政府上网工程是中国迈入网络化社会的第一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府全面信息化,利用政府信息进行机构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为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提供渠道,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塑造阳光亲民的政府形象。
159篇博士论文中,“电子政务”作为关键词多次出现,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档案学博士生选题具导向作用,武汉大学的廖如、马东升、黄萃、杨道玲、王新才,中国人民大学的杨健、迪莉娅、唐思慧、陈伟、孟祥宏等博士生,对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公共服务问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深入研究。
2007年,国务院颁布第492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8]。档案学博士论文选题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007年、2008年中涉及政府信息或电子政务的博士论文有11篇之多,占这两年论文总数的37.9%,涵盖政府信息服务、政府信息资源和政府信息公开等,如,蒋冠(2008)《政府信息公开目标取向研究》[9]、候卫真(2008)《论政府信息化取向与信息能力构建》[10]、谭必勇(2008)《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控制研究》[11]、王少辉(2007)《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12]。
(3)档案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档案学”作为高频关键词,涉及档案文化、档案价值、文件运动、档案学范式等。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力图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丰富档案学理论、完善档案学科体系、指导档案工作实践的基础。档案学专业博士论文中,关于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档案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邵华《档案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科建构研究》引入逻辑起点概念,得出“文件”是档案学的逻辑起点,要把文件纳入档案学研究对象的领域,从社会系统的宏观角度梳理档案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出档案学理论发展经历文档同一的文书管理时期、文档分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化准备时期、文档分化的档案学独立与文档统合的档案学理论现代化发展时期[13]。高大伟《档案学的元问题及可能的形而上》将档案学与哲学相结合,研究档案学价值、档案学研究任务、影响档案学发展的环境因素等学科元问题[14]。
3.2 研究领域分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知识体系完整、等级结构清晰、逻辑概念严密,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形成分类表,科学合理地划分类目。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归类划分,数据显示档案学博士论文研究范围不局限于档案学领域,涉及信息与传播理论、国家行政管理、国家理论、图书馆学、管理学、情报学、企业经济、出版事业等多学科领域。
单一领域和多元跨领域有机结合。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中,单一领域研究有141篇,占论文总数的88.68%,跨领域研究有18篇,占11.32%。多元跨领域研究涉及企业经济、图书馆学、信息传播理论、新闻学、计算机应用、文化理论、出版事业、国家行政管理、工业经济、旅游经济等,集中在中图法G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D类(政治、法律)、F类(经济)、C类(社会科学总论)、TP类(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K类(历史、地理)。档案学博士论文呈现一定的跨领域性,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渗透,能够加强档案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档案学研究广度,深化档案学研究深度,推动档案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档案学专业博士论文跨领域研究要把握好尺度。一方面,“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可以从与之相关的邻近学科的思想体系中汲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营养”[15];另一方面,人们知识结构的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延展性,学术视野的广阔性,使得档案学博士论文研究不局限于狭义档案的小圈子里。诚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不能偏离档案学研究的轨道,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中存在与档案学脱节的现象,博士学位论文为了求新、求异,对档案有所“抛弃”,将这些论文归为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有所牵强。
4 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特点
4.1 各校学科特色对论文选题起着导向作用。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具有明显的院校差异性,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体现各院校的档案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定位。“中国人民大学的特色研究涉及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云南大学设立民族历史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博士招生方向,武汉大学档案学的特色研究是政府信息。”[16]云南大学档案学博士论文中的70%是与民族档案或历史档案有关,例如,《档案学视野下的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研究》(胡莹)[17]、《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仝艳锋) [18]、《云南傣族贝叶档案保护研究》(黄梅) [19]。武汉大学的29篇论文中,18篇提及政府信息,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如政府信息服务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等。
4.2 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丰富。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具有创新性、丰富性、多元性,包含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宏观管理理论、档案现代化管理研究(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档案开发利用(传统档案编纂、现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档案信息服务理论、档案保护研究(保护史、记忆工程、信息安全保障)、档案保护技术(特殊载体档案保护研究、虫害防治)、电子文件管理研究、档案法律法规、政府信息公开等方面。
4.3 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信息资源”“档案信息”作为关键词在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研究内容的单一领域及跨领域研究中“信息与传播理论”受到档案学博士生的广泛关注。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具有更大范围上的共享性,优化并整合信息资源能够实现信息的再生与增值。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对历史活动真实地、可靠地予以记录,承载着人类历史、建构着社会记忆,在国家政策制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4 跨学科研究使档案学焕发新生机。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档案内部的小圈子,将档案学置于一个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互联互通的学术大环境中。研究内容涉及信息与传播理论、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企业经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历史文献学等,体现出学科间的交融渗透。159篇论文中88.68%是单一领域的研究,说明档案学要培养适应信息发展浪潮,运用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来推进档案和档案工作现代化进程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关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兴技术,实现档案学科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王新才.档案学研究进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
[2]马费城.信息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90.
[3]赵京.中国信息资源产业政策体系的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3.
[4]洪华.我国个人信息资源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0.
[5]宣小红.中国信息资源市场的培育[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6]周毅.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2.
[7]王运彬.国有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化配置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
[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EB/OL].[2016-2-20].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tiaoli.html.
[9]蒋冠.政府信息公开目标取向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0]候卫真.论政府信息化取向与信息能力构建[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1]谭必勇.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8.
[12]王少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7.
[13]邵华.档案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科建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4.
[14]高大伟.档案学的元问题及可能的形而上[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1.
[15]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5.
[16]蔡梦玲,高俊宽.从档案学硕博招生看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走向[J].档案学通讯,2014,04:21-26.
[17]胡莹.档案学视野下的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18]仝艳锋.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19]黄梅.云南傣族贝叶档案保护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