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

2016-07-05张雪琴

考试周刊 2016年49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中职教育

张雪琴

摘 要: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职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切入点恰恰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中职学校应把职业规划课程当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而且要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职业规划意识 职业倦怠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加快,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我国的政策导向是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要实现二分天下,这意味着国家将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数以万计合格劳动者的重任,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早已实现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毫不隐讳地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国要大规模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带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将是“中国制造”和相关服务行业。因此,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一定要有前瞻性,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不断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这样中职教育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严格地讲,中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至18岁之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因为社会观念和中职生就业种种问题的存在,中职生还被看成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大多数地方的中职生因种种原因不能升入普通高中,而不得不选择职业教育,许多家长感觉不光彩,学生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和纠结,在心态上多少存在自卑心理,学习目标模糊,对未来缺乏自信和希望。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一种“倦怠”,也就是学生不爱学与教师不爱教的恶性循环。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不管是接受普高教育还是中职教育的学生,将来都要走向社会,都要从事一份职业,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只不过更直接地超越传统观念。中职教育者必须用更清醒的头脑寻找解决职业教育困惑的“引子”,而这个“引子”就是职业规划意识,即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大力开展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一入学就让学生明白自己来干什么,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中职学生一旦有了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为之奋斗的职业目标,就意味着有了人生理想和追求,就能重塑学生的自信,职业教育的“倦怠”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要解决职业教育中的“倦怠”问题,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必须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加强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

职业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社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和市场需求,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首先要重视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岗位的认同、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总和。职业意识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准备影响极大。中职学校现在比较普遍的办学模式是就业教育和升学教育并行。一方面招收大量的就业班,学习各种专业技术,三年毕业后联系企业安置就业。另一方面招收专业高考班,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知识,围绕三年后的专业高考组织教和学,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或通过“职教”与“普教”的立交桥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但是不管就业教育还是升学教育,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目的非常明确,就可更好地就业。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教育要求,结合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将相关的职业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大脑里,使中职学生在学校就形成一定的职业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人生观大有裨益。学生正是因为不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才显得无所事事,学习上缺乏动力,精神上萎靡不振,给班级管理和教学带来不便。我们如果正确引导,让这些曾经备受歧视的后进生不要再受“伤害”,对他们经常渗透“天生我才必有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人才观和职业观教育,相信他们的创伤会很快愈合,因为他们毕竟是15至18岁的少年,可塑性极强。有计划的职业意识培养能够迅速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更能为中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职业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基础上进行职业规划意识渗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职业意识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将来肯定要从事一定的职业,现在的中职学习是将来就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职业意识才会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而产生职业倾向,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倾向而努力学习和奋斗,其实这就是职业规划的过程。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中职学校是管孩子的地方,很多教师抱怨中职学生不爱学习、难管理,可想而知家长和教师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是什么。而大多数中职学校只重视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的教育,听起来好像很实在,什么“校企联办”、“理实一体”。殊不知,“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自己,所以,不管你喊得多凶,学生还是不认你的账。中职教育总是阻力重重,中职教育的“倦怠”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盘活”这步棋,关键就是让学生自己清醒地认识到“我会有所作为的,我要为将来的就业及早做准备”。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容易多了,然后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安排教育教学内容,并应形成一种一二年级学生自由调整专业的灵活机制。唯其如此,才能形成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才可促成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养成。

要言之,中职教育要实现良性发展就应尽快把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提上议事日程,中职学校不但要把职业规划课程当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之中,而且要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中职教育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