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学、讲、练”模式,创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16-07-05罗霄
罗霄
摘 要: “学讲练模式”是新课改下的交往互动课堂的主要模式。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学、讲、练”教学模式,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体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讲、练” 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学讲模式”、“3*15模式”、“2-7-1模式”等课堂模式,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了优秀的模板和可行的套路。虽然这些模式从课改模式的名称上看都“标新立异”,但仔细分析,无不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要出发点,注重学生参与、互动、发展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途径。
探讨诸多的课堂模式,其精髓都聚焦在“学”、“讲”和“练”三个字,让学生“学进去”,再“讲出来”,再通过“训练”——当堂反馈,巩固提升,课后拓展等,强化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高。下面我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谈谈“学—讲—练”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一、学
学生的学,包括课前学、课堂上学及课后学。而自主学习主要是课前的学习——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构建知识的关键和核心。课前预习导学案的精心设计,是良好预习效果的根本保障。
预习学案应体现教学目标和预习任务,以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以七年级的《相反数》为例,预习学案可以这样设计:
a.在数轴上找出1.5和-1.5,3和-3等点,并观察这每一组数所对应的点,有哪些相同和哪些不同点?
相同点是?摇 ?摇?摇?摇;不同点有?摇?摇 ?摇?摇。
b.根据1.5和-1.5、3和-3,我明白了什么是相反数?相反数的定义是?摇?摇 ?摇?摇。
c.根据这几组数载数轴上的位置,观察得到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关系是?摇?摇 ?摇?摇。由此,得出一般性的概念:a的相反数是?摇?摇 ?摇?摇;a可以是?摇?摇 ?摇?摇,可以是?摇?摇?摇 ?摇,也可以是?摇?摇 ?摇?摇。
d.判断以下几个句子的正误:
(1)一个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
(2)只有0的相反数是其本身。
(3)符号相反的两个数是相反数。
e.说一说-(-7.5)、-(+100)的含义。
这样的预习任务,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要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目标要求,并设计相应的思考题和练习题,检测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使学生的预习有针对性和方向性,使预习不流于形式,而走向高效。
二、讲
在“学—讲—练”中,“讲”处于心脏位置,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讲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讲。
1.学生的“讲”
学生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在课堂上“讲出来”,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起到同学间彼此借鉴、相互交流的作用,并且,在课堂上学生由被动地听转变为课堂的主人、知识的主人,从被动地“仓储”转化为主动地“构建”和“占有”,增强学习信心,提高成就感。
学生的“讲”除了自主预习的体会和心得之外,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考和看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陈述对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和思路。如学习《相反数》时,在学生探讨了相反数的意义等后,教师提出思考练习:化简-(+2);-(-2.3);+(+5.8),通过化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于这个问题,化简都不是问题,而对于这个规律性的探讨和总结的问题,需要学生思考、讨论和总结,对于这几个化简题,让学生演算并说出思路及问题的探讨结果。这样,避免老师的“一言堂”,避免课堂的枯燥乏味。
2.教师的“讲”
教师“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讲“情境”。情境的创设可以构建乐学、善思的氛围。如学习《相交线》时,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图片的观察,问学生是否能看到相交线和平行线;呈现一把剪刀剪纸的图片,把紧剪刀的把手,就能剪开物体,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如果让你把这个剪刀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会是什么图形?并在自己的课堂笔记上画出来。并对画出的图形仔细观察,两条直线相交时,判断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
类似的“导学”情境的创设,“导学”思考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动起来。
(2)讲方法和思路
数学方法是数学之魂,我们应“授之以渔”,注重数学方法的点拨和引导。如上文刚提到的两条直线相交时,观察和体会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方法的点拨和引导很关键。教师可以从邻角、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出发,引导学生判断出对顶角相等、邻角互补。
(3)讲重难点和疑点
每一节课都有重点、难点和疑点,重难点无疑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的部分,应该针对重难点和疑点,巧妙设计问题,精心设计练习,巧妙点拨,为学生撩开迷雾,利于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数学语言而思维。如对于《相交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的用数学语言写出这个判断的理由和过程,这个是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法而得出对角线相等后,上升到数学语言,显然对学生是难点,对这个问题的方法指导毋庸置疑,忽视不得。
三、练
数学教学虽然新课改倡导拒绝题海战术,但数学学习,犹如武术,光有“拳脚”理论和套路,没有实践和实战,永远是“花拳绣腿”。
练首先体现在课前预习的练习,使学生在预习时,除了关注基础知识——概念、定义、定理、推论等,还应该通过一定的思考题、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其次是课堂上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知识到运用的升华,是巩固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再者,课后的反馈练习,更是检查学生课前、课中的学习情况的必要手段。
当然,在练的过程中,纠错和评价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对学生的善思、会用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高效课堂不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为目的,而是构建“亲其师,信其道”的氛围,应追求价值,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通过“学—讲—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马海鹰.从“学、讲、练”教学模式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4).
[2]甘小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初探[J].情感读本,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