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啥一感冒就要做“手术”
2016-07-05张瑾
张瑾
你觉得,多重的病才需要做手术?
会有人回答心脏病、肿瘤,但如果告诉你,从小到大,你因为感冒、发烧、腹泻做了很多次“手术”,而且很可能做错了,估计大家都会问:“我到底做了什么手术?有什么风险?”别急,我接下来就回答你。
一种大家常主动要求做的“手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盛慧球曾经遇到过一位病人,她因发热伴咽痛、鼻塞、流涕到急诊看病,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盛慧球医生给她开了退烧药等口服药后,叮嘱她多休息、多喝水。但病人对她的处理不太满意,问:“能否输点液,好得快一些?”
很多人和这个病人一样,在感冒、发烧、腹泻等“小病”出现时,第一个想到的治疗方法就是输液,觉得这样“好得快”。
其实,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术”。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中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这个过程中,输液药物、设备、环境、操作的无菌程度,都会影响输液安全。
如果了解下面这些风险,你还会轻易要求输液吗?
输液“知情同意书”
1.有感染风险,一旦出现,确实“够快”。
皮肤软膏、滴眼液等外用药,多在局部起效,对身体其他部位影响较小。口服药风险居中,它虽然通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但一般需要30~60分钟起效,且通过肝脏代谢“解毒”,正确使用时较为安全。
输液有感染的风险,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一旦出现问题,将迅速出现全身症状。
2.增大心脏负担,有心脏病的老人风险更大。
输液需要把药物溶解在盐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输两袋500毫升的液体,相当于短时间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
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正常情况下全身血量约为4~5升,粗略估算,输液1升相当于加大了20%的循环负荷。老人的心肺功能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心脏病的老人,频繁输液的风险更大。
3.耐药和过敏风险更高。
药物过敏可能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输液时药物迅速进入血液,过敏可能更快出现,症状更重。同时,如果输抗生素,相当于把抗生素带到全身,更容易引起耐药。
4.引发输液反应,可能堵塞血管。
输液需要遵循无菌原则,并受到患者体质的影响,可能引起发热、过敏性休克、静脉炎等输液反应。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因此,输液期间应当注意观察,并且不要随意离开病房,一旦出现明显异常,应及时寻求医护人员帮助。
如果每次输液都给你看一份这样的“知情同意书”,并注明“我已了解以上风险,并愿意接受和承担”,你还会因感冒、发烧轻易输液吗?
未必“好得快”,但不能盲目拒绝
还有几个关于输液的疑问,大家也必须弄清楚。
问:输液真的“好得快”吗?
答:还真不一定。
输液,尤其是抗生素输液前必须明确是不是细菌感染,是哪种细菌感染,才能有针对性地用药,因此需要抽血检查,排队、抽血、检查、等结果,一般需要30分钟甚至更久。 有时还要做药敏试验,看感染的细菌对哪种药最敏感,这需要更多时间。
不少人抱怨输液贵,因为输液除了需要付出药物成本,还要付出管道(如输液器)费用和输液费,输液的时间成本也较高,不仅一次需要1~2小时甚至更长,如果是抗生素输液,可能还需要连续3天甚至更长时间。
问:时间成本可以缩短,输液时我自己调快点不就行了?
答:如果告诉你输液过快伤心肺,你还敢自己调吗?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儿童、老年人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输液速度应减慢,儿童的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老年人输液速度不应超过40滴/分钟。
患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分钟为宜。输液过快过慢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输液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严重脱水、休克的患者常需要快速补液,调得太慢可能起不到相应效果。
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心悸、心慌,一定要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不可自行调整或隐瞒。
问:为什么我腹泻了大夫还给我开输液?难道是过度医疗?
答:如果你腹泻、呕吐到天昏地暗,不及时补液才危险。
腹泻、呕吐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只有细菌感染才需用抗生素。脱水不太严重、能口服者,口服补液即可。但脱水严重、频繁呕吐、吃不了东西时,需遵医嘱输糖盐水补液。
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如果体温不到38.5℃,可通过多喝水、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缓解。体温高于38.5℃可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一般不需要输液。
最后要提醒大家,输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也并非“罪大恶极”。在急诊抢救、急重症治疗中,输液仍是非常重要的给药方式。
通过严格控制输液产品质量和无菌操作,目前的输液安全性已经大大提高。经过各项检查,医生认为确实需要输液时,不应拒绝,而应遵医嘱输液并注意观察症状。
看完之后,你还会把输液当成感冒、发烧的“最佳”用药途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