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苏童小说《园艺》的反侦探趣味

2016-07-05窦宏芳

大观 2016年6期
关键词:苏童园艺

窦宏芳

摘要:苏童的小说《园艺》初读仿佛是一篇悬疑刺激的侦探小说,可是慢慢读下来,到结尾却发现它与侦探小说的趣味相去甚远。是对传统侦探小说的讽刺与颠覆。这主要体现在线索的不可靠,侦探(破案人)的不可靠以及获得真相的离奇途径而非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

关键词:苏童;《园艺》;反侦探小说

所谓侦探小说,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体裁之一,是以案件发生和推理侦破过程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类型,又称侦探推理小说。它与哥特式小说、犯罪小说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间谍小说、警察小说、悬疑小说同属惊险神秘小说的范畴。侦探小说主要写具有惊人推理、判断智力的人物,根据一系列的线索,对刑事案件(通常为凶杀案)的调查和破案过程。

侦探小说的传统要素为:似乎毫无破绽的刑事案件;旁证所指的遭到误控的嫌疑犯;愚笨警察的拙劣工作;侦探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更强的思维能力;令人惊奇和意想不到的结局,侦探告诉人们他如何查明谁是罪犯。侦探小说常用的一条原则是,表面上看来令人信服的证据,其实是毫不相干的。

小说《园艺》主要讲述牙科医生孔先生的太太提议在门廊上种植茑萝,取代孔先生喜欢多年的老藤爬山虎,孔先生屡次不理会并污蔑孔太太与年轻的花匠有染,致使孔太太大怒,夫妻俩发生争执,晚上孔太太怒将孔先生拒之门外,谁知孔先生就此失踪。孔太太先后派出儿子孔令丰、女儿孔令瑶寻父均未果,后来孔太太通过自己的直觉在家里的老藤叶子上看到孔先生的血淋林的脸孔。事实的真相原来是孔先生在他们争执的当天晚上在家门口转悠时被几个少年杀死并埋在他家花园的老藤下面。

《园艺》实现了对传统侦探小说的解构与颠覆。这主要体现在线索的不可靠,侦探(破案人)的不可靠以及获得真相的离奇途径而非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

一、线索的不可靠

侦探小说一般都有制造悬念、找寻线索、解答悬疑这一套流程。它通常线索的套数是:那些可推倒出问题的符合逻辑的答案的线索,在侦探得到它们并通过对这些线索的符合逻辑的解释而推断出问题的答案的同时,也清楚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园艺》在前半部似乎也信誓旦旦地要向人表示它是一部侦探小说:一天早上,孔先生与孔太太发生口角,当天晚上,孔太太把孔家的大门紧闭,不让孔先生入内,从此之后,孔先生神秘失踪了。一家人陆续开始了寻找之旅。

孔太太是一个感情较细致,也比较敏感的女人,然而她的敏感细致不但未能得到丈夫的理解和体恤,在她丈夫看来,简直是“神经病”,所以她的情感常常是不被关注的,日积月累,这种不满就积压成为一股股怨气,因此在种茑萝背后是“你就是把我的话当耳旁风。”表面上她要求的是种上自己喜欢的茑萝,深层她是为自己争取一份空间和尊严。然而无论对表面的要求还是对深层的要求,孔先生都忽略了,他未能体察妻子的心思,只是简单的以“以茑萝替代长了多年的老藤是一种愚蠢无知的想法。”拒绝妻子的提议。如果仅此而已,孔太太似乎还能忍受,而他竟然无中生有出一句恶毒的话:“去找你那位花匠吧,让他来干这活,你正好一举两得。” 正是由于这句话,让孔太太马上失了态,把鸡毛掸子扔在了孔先生的背后,若不是街中正有人窥视,脏话就骂出来了。孔太太和花匠之间的事,子虚乌有。因而孔太太生了一天的气,随之做出一个决定:这个夜晚把丈夫关在门外,以示惩罚。然而,孔先生就此一连几天不回家,这时,孔太太着急了,她要找到孔先生。

她得到了儿子提供的线索“他父亲正从车上跳下来,令丰注意到父亲朝后面紧跟着的另一辆车说了句什么,那辆车上坐着一个穿蓝白花缎旗袍的女人,令丰没看清那个女人的脸,因为她像外国女人那样戴了一顶白色的大帽子,帽沿遮住了脸部,而且那辆车很快就从梅林路上驶过去了。”自此,白色的大帽子和一个女人成了他们寻找孔先生的一个重要线索。

孔太太沿着“白帽子”和“穿旗袍的女人”这个线索,去诊所找到了助手方小姐,然而被方小姐告知孔先生在家里给太太治疗精神病。孔太太命令儿子去找私人侦探也未果。孔令瑶按母亲的指示,她先去找一个叫王蝴蝶的女人,在那里的确找到了一顶“白色大圆帽”,但从王蝴蝶坦诚的口气中,孔令瑶判断其与父亲的失踪无关。但孔令瑶从王蝴蝶处又得到一条重要的线索:“我听戏班的姐妹说孔先生最近跟一个舞女打得火热,大概是东亚舞厅那个叫猫咪的……”得知这个线索,孔令瑶又到猫咪的住处找寻,但是却无意看到了一个老头子的裸体,害羞地逃走了。

显然,苏童没有打算让这个侦探过程好好地进展。令丰所提供的“穿蓝白花缎旗袍的女人”“ 一顶白色的大帽子”对侦探过程并未起到任何实质有益的效果。按照这个线索,根本就不能得到推倒出问题的符合逻辑的答案。这是对侦探小说的一个讽刺和颠覆。

二、侦探(破案人)的不可靠

传统的侦探小说中,能够胜任侦探的人物多半是机智过人、观察仔细以及拥有强烈的找寻答案的欲望,以至于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例如“侦探小说之父”柯南道尔所塑造的福尔摩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思维能力,不惧艰险,有让真相水落石出的坚定信念。

然而,《园艺》中的几个侦探,孔太太、孔令丰、孔令瑶、小福尔摩斯,都是侦探形象的反面。女主人孔太太是位进入了更年期的有点神经质的中年家庭妇女,儿子令丰是位帅气但玩世不恭的少年郎,女儿令瑶是一位待字闺中腋窝有狐臭的自卑又孤傲的大龄剩女。他们或者无能,或者敷衍,或者软弱,或者敲诈,没有一个具备合格侦探的素质。

孔太太在亲自到孔先生经营的牙科诊所找寻孔先生未果的情况下,要求孔家男孩孔令丰聘请私家侦探帮忙找人。可那个名叫“小福尔摩斯”的侦探却叫人大跌眼镜:似乎还不到二十岁,是个东北大男孩,拖欠房租,说话蛮不讲理,还敲诈了孔令丰二十元。接着令丰去找另一家正规的侦探所,却碰上了一个问长问短的亲戚,逼得令丰不得不放弃找私家侦探的念头:“脑子里不时浮现出那只血淋淋的狗耳朵,他觉得在私家侦探所里的羧基所闻既令人厌恶又荒唐可笑,不管怎样,令丰觉得在再不来这条烂街”。传统的侦探形象在这一过程中,被彻底颠覆了。endprint

孔令丰离开那条“烂街”后,并不急于向其他寻找父亲的办法或是马上回家通报情况。而是约了一个女同学看电影。可那个“谈小姐”在价值观和审美观上都和孔令丰有很大的差别,两人互不容忍,然后不欢而散。再往后,令丰出于对戏剧表演的喜好,私下参加了一个话剧团,还以寻找父亲之名敲诈了孔太太一大笔钱。其后令丰的诡计被孔家的女佣阿春识破,孔太太到剧团大闹了一番,之后令丰不回家,同剧团到别处表演去了。可以看出,孔令丰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侦探,他懒惰,享乐,自私,他只是被动地草草敷衍母亲要寻找父亲的要求。

令丰的离开,使孔家的大小姐孔令瑶不情愿地成为“侦探”。她本来是一个孤傲而清高的大家闺秀,“但她经常会从早到晚拒绝与人说话,包括她的家人”“孔太太觉得令瑶对阿春居然比对她要亲密得多”“没完没了的看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循着孔令丰留下的“线索”——“那个戴白色大圆帽的陌生女人”,她先后不情愿的去了越剧名旦王蝶珠家里和舞女喵咪的住处,然而非但没有找到孔先生,反而受到了精神的打击和侮辱。最后,悻悻回家并准备到乡下治疗狐臭。她是一个自卑又孤傲的大龄剩女,对父母的感情不甚关心,对父亲的失踪不以为然,而且对寻找父亲也不很热衷,生活无聊又无趣,感情冷漠又自私的女性,她也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侦探。

三、获得真相的离奇途径而非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

胡适曾经说过,侦探小说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求证事实真相,是“提倡科学精神的”。新闻记者应该具有为人“辩冤白谤”的精神,多读良好的侦探小说,是“学习使用科学方法的最好训练”。

然而,《园艺》却设计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孔先生失踪之谜并不是由“侦探”经过千辛万苦的查访与细致的推测得出的,而是由一个偶然或者是迷信的道理得出的,即孔太太的梦境。《园艺》获得真相的离奇途径而非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实现了对传统侦探小说中的规律性和理性的颠覆。

在令丰、令瑶相继调查都没结果的情况下,孔太太陷入了绝望,此时读者也陷入了绝望了,孔先生究竟到哪里去了呢?然而此时,苏童揭晓答案了,在此之前还不忘通过孔令瑶的口给予读者希望:“令瑶感到一丝轻松,而且在这个瞬间她敏感地意识到春天的家事将在她离去后水落石出了。”答案是这样揭晓的“在早晨稀薄的阳光里孔太太半睡半醒,她迷迷朦朦地看见孔先生的脸像一片锯齿形叶子挂在爬山虎的老藤上,一片片地吐芽,长肥长大,又一片片地枯萎、坠落。她迷迷朦朦地闻到一股奇怪的血腥气息,微微发甜,它在空气中飘荡着,使满园花草噼噼啪啪地疯长。孔太太在藤椅上痛苦地翻了个身,面对着一丝她最心爱的香水月季,她看见一朵硕大的花苞突然开放,血红血红的花瓣,它形状酷似人脸,酷似孔先生的脸,她看见孔先生的脸淌下无数血红血红的花瓣,剩下一枝枯萎的根茎,就像一具无头的尸首,孔太太突然狂叫了一声,她终于被吓了,吓醒孔太太的也许是她的臆想,也许只是她的梦而已。”

孔先生失踪的真正线索实际上是小说中并不明显的种在院子里的花垒,孔先生的尸体恰恰埋在里面——他是被三个强盗抢劫并杀害的,此事就发生在孔太太不让他进孔家的那天晚上。

综上所述,小说《园艺》通过线索的不可靠,侦探(破案人)的不可靠以及获得真相的离奇途径而非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实现了对传统侦探小说的解构与颠覆。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童园艺
浅谈苏童小说《刺青时代》中的创伤书写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园艺奇葩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园艺
选择
苏童重新解读“乡土文学”
被冤枉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盆花新品种(二)
苏童:慢一拍再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