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2016-07-05汪硕松

南北桥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学习兴趣

汪硕松

【摘    要】新课程教学,强调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索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  兴趣  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59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使学习过程符合自我发展的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求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分析、探究和总结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淡化教师权威思想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纳入认知结构中。在教育的范围内,主体性是指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身现状与发展前景的自省、自控、自觉、自为的特性,即使学生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体。但我国传统的教育环境则使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整个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必要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和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上的教学气氛,学生的态度情感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的影响。

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可使学生无拘无束,敢说敢做,学习热情高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就显得更为兴奋;而那些过分严肃、呆板、紧张恐惧的教学气氛,学生就容易出现厌倦、懒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他们上课只是应付教师被动地学习,效率甚低,严重阻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课上、课下我都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用各种方式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例如口头语言、书面文字、电子邮件和校友录等方式,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和动态,以便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比如,我就利用校友录的“小纸条”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同学间的早恋问题,既不声张保护了二位同学的自尊,又从中获得了同学更深层次的信任。这样以来,就使师生之间有了良好而难得的默契,课堂上的教学还会有什么会阻碍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吗?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是通过多阅读、多观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于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地学,学习思维不积极,能力很差。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逐渐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是一门和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学科。让学生在学习中多联系实际,从中发现和探究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地图上的方向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熟悉环境的地图,再把课本上讲的怎么确定方向的办法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深化记忆、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

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亲自探究新知识,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引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营造参与的平台,提供参与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从中发现地理特征、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以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乐学、好学。

四、动手画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看图、填图、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地理课更加充满“地理味”。所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看到现象来自己画示意图,实际上就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把所阅读的东西变成表象,然后将头脑中的表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学生要把语言描述变成表象,就必须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种加工,不是简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而是要改动对这些信息的知觉,把自己所学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理解。

很显然,学生画图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画出的示意图,就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例如,在讲《地球公转与季节》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再根据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的现象,在白纸上画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侧视图和极地俯视图。然后用视频展示仪展示学生的作图,找出错误,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观察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能力,加深了印象。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兴趣,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思维、自主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晓华.浅谈高中地理自主学习[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1).

[2]刘勇.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3]黄欢,高中地理自主学习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自主学习兴趣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