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2016-07-05肖丹儿
肖丹儿
【摘要】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优越条件创新工作方法,是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面临的又一个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提出了如何利用“互联网+”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方法,进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服务,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引言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是为了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培养就业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和增强各种能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及技巧指导等,且多采用报告会和讲座等形式进行,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这种做法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满足不了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各种需要。在“互联网+”时代,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崭新特点和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要求的不断提升,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促使高职院校改革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方式和方法,创新工作途径和渠道,构建新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一、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方法创新的主要途径
1、深化改革,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只有彻底摆脱传统高等教育的惯性逻辑,真正树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满足日新月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教学改革的深化需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在设置专业上要科学合理,结合高职院校自身优势和区域产业优势,准确定位于当前市场、产业、企业所急需的专业,在重视传统产业升级带来的专业上变化的同时,密切跟随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及人才需求。要建立专业设置上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灵活地调整专业。
2、丰富形式,开展就业指导促就业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可以通过开展“就业·创业”主题辩论赛,就业说明会;大学生就业促进会;就业主题讲座,专场招聘会,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同时可以请行业企业的负责人、企业员工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优秀的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多样化的指导主体可以从不同方向上给与学生全面的指导,更为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和就业市场实际,毕业生的切身体会将给在校学生带来真实的代入感,更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行动。
3、健全网络,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顺利就业
开展“就业路上我们在一起”一对一服务,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建立服务队,服务的内容是针对学生就业分散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网络、电话、面谈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一做法基本上掌握了学生的工作情况及思想动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4、深入企业,加强调研工作,深化校企合作。
及时向学生传递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及企业的用人要求;与用人单位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参与企业调研,切实走进企业,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结合专业特色、人才特色和对口单位的要求,行业发展等实际情况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就业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就业导向型订单培养”,学生就业顶岗实习课程化,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等模式,更好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方法
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式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给众多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也给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
1、利用“互联网+”给学生提供创意孵化平台
“互联网+”的兴起,给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实现自己创意和梦想的途径。高职院校就业辅导部门可以尝试借鉴各类园区孵化器的创意孵化模式,同时安排部分专业教师为学生的创意提供支持和辅导,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实现自己创意的雏形。同时,利用职业院校与企业间的友好合作平台,为学生的创意提供小试、中试平台,对于其中的部分优秀创意提供市场评估以及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的引入,幫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2、开发移动就业指导平台
建设更为高效便捷的信息沟通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和开放的互联网通讯工具,尤其在多方即时通讯、讨论组、电子文件多方展示互动方面需要挖掘现有通讯工具的潜力或引进功能更为全面的企业级内部协作工具,为更加动态化的管理提供信息工具支持。设计制定在管理和沟通上频率更高、维度更多、层次更深的就业动态管理模版,开发一个动态实习管理APP就更好了,移动终端上使用将大大提高便利性。填写方式应以选择为主,模板内容要多而不杂、简练易用,就业前发送到各个学生手里,学生在就业期间按照制度要求及时准确填报,相关教师也必须对学生上报内容中反映的困难、疑惑等问题一一回应并做好指导工作。
3、利用网络新媒体,营造和谐的就业文化
大学生就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熏陶、导向和塑造功能,在当今严酷的就业形势面前,高职院校要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必须重视就业文化建设,着眼于大学生的未来,立足于生命本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健康的职业形象,从深层次形成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文化特质和价值精神。通过QQ、微信和微博等媒体平台,营造以促进就业为主题的就业文化体系,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及丰富多彩的就业文化活动,与相关的企业文化融合,倡导踏实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受到熏陶与教育,并内化为自觉行动,积极应对各种困难。
三、结束语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地就业平台,使学生更好地走上职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黄敬宝.“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就业与新思维[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05)
[2]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06)
[3]阳作林.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科教导刊.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