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学生思维品质构建思维型语文课堂
2016-07-05赵颖
赵颖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思维型课堂教学以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意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朱绍禹先生也曾说“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着眼于思维活动,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思维从问题开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迪学生思维,是提问艺术最主要的功能。成功课堂的标志不是“行云流水”。如果一堂课上看不到学生思维的表情,看不到学生有那么一番“折腾”,甚至有那么一点“痛苦”,那么,这样的课堂是有缺憾的。有思维质量的教学活动才真正具有教学的力量,语文课堂呼唤要有思维的训练。
训练学生思维品质是构建思维型课堂七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之一。什么是思维品质呢?人的思维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我们通常叫思维品质。如何训练学生思维品质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讨论兴趣
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有动力,让学生化主动为被动。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借助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工具,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让它们都能活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2、利用“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故那里人大都以捕捞沙丁鱼为生。由于活鱼卖价比死鱼高好几倍。如何保证其鲜活成了关键,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渔民惊奇的发现将鲶鱼放进装沙丁鱼的鱼舱,由于鲶鱼的好动使沙丁鱼则受其影响,便加速游动。这样带动了水面的不断波动,从而使氧气充分,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便是“鲶鱼效应”。
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高,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整天耷拉着脑袋,千金难买一举手,以致于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其实,任何一个班,无论整体素质如何总有那么几个思维敏捷、表现欲强的“活跃分子”,我想,为什么不好利用他们呢?不要总认为他们的存在影响了课堂纪律,我们完全可以学习一下聪明的渔夫,鼓励他们、发掘他们,让他们成为课堂的“鲶鱼”,以此刺激周围那些懒于动口、懒于动手的学生,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试想,一堂课上,学生们竞相举手、踊跃发言、对答如流、凝神静听、下笔成文……有了这样的学习状态,我们还愁上不好课,还愁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3、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主宰课堂,让学生读这段、读那段,然后我们提问、学生回答,我们讲、学生听成为一固定模式。我们为什么不“放放”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成为“讲”的主题,把感动的、领悟的统统讲出来,把不懂不会的,没把握的拿出来交流,努力解放学生的思维,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敢说、大胆鼓励学生说。如此,老师也可以有的放矢。
4、答案求同存异
一千个“莎士比亚”就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魅力就在于答案的不单一性,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成为答案。老师要根据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给他们以绝对的赞同,促使学生用积极的思维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去,从而在这个过程汲取老师所要传达的知识。
做为老师,首先应吃透教材,掌握整体。然后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多求异,少求同,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天不都是蔚蓝的,小溪也不尽清澈,眼睛不必一定像两颗黑葡萄。正因为有了独特的观察角度,才会闪现出学生丰富的答案。语文的魅力本就在于其不可确定性与多样性,做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这种轻舞飞扬的思维,而不是将其扼杀在摇篮。
5、鼓励学生质疑
巴尔扎尔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是的问号。俗话说“学贵有疑”, 有疑才有问,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火种。人类的发明也好,文明也罢,其演进源于思维,而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故想要舞动学生的思维,势必让学生学会质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鱼只能供一日之食,而渔则是终身受用无穷。课堂上老师应用尽一切手段,促使学生有质疑的积极性。那么又如何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呢?老师应提有价值的问题,一个问题提出来的好与不好,不但能很好的展现课堂中的轻重疏密关系,更能让课堂气氛跌宕起伏,抑扬有序,从而扬起学生想象的风帆,搭起思维的跳板。课堂提问中要注意围绕一个目标,设置梯度、难易适中,抓住关键点、难点分散,可以从“以旧引新、先易后难、挖掘深度、启发思维”四个层次设计问题,在思维训练上做到层层递进。所以,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应当善于运用多样的设疑方法,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思想火花。
6、教学取境生活
教学源于生活,生活既是教学。生活是知识之源,感知之始,把教学和学生熟悉的整个生活,整个社会相联系以来,做到陶行知老人曾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相信一切都是事半功倍的。
课堂情景模拟添加生活:生活即教材,生活中的很多知识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源泉,老师在课堂中适时地引入生活情景,既可以解决学生由于地域、家境、经历等不同而带来对课文感知能力不同的问题,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情景模拟还原生活:课堂既是生活,在课堂教学中,从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把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做为材料恰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如同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循序渐进的接受知识,领悟知识,把感性的书本知识上升为理性的自我知识,并可以用知识的思想增强自己实践意识。
如此,还学生一個开放的课堂,允许他们自由的畅谈自己的想法。让课堂动起来,让思维舞起来,师生水乳交融的课堂才是成功的教学,才真正能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乐”园。
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总的来说,我们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知识形成过程,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训练,努力构建思维型语文课堂,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