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6-07-05安琴李才进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生语文教学

安琴 李才进

【摘要】“人之初,性本善。”古人以此定义一个人最初的本性。然而随着外部教育的不断改变,每个人认知能力的不尽相同,形成了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高低不一的道德标尺。道德品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才优良的重要内容,中学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所以学校教育对他们的人性善恶的走向几乎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因素不仅源于各位科任教师的言传身教,更源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语文的教学对德育的作用就更加不言自明。

【关键词】德育;初中生;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一、语文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作为汉语的整个学习过程而言,语文课程是我们母语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古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大地上无数的文化瑰宝。而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则选择了自先秦时期开始的诸多优秀名家名篇,如《过秦论》、《论语》、《唐诗三百首》等,这些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不仅代表当时社会的思想潮流,更影响着一代代民族自身的精神面貌。

众所周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过去的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独领风骚的,只是在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者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从而导致了我们国家在很多科技领域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需要传承和发扬的,而面对五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民族文化,我们不可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接纳,我们需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领悟其中所蕴藏的人文价值,一代代的传承和发扬,而在这过程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我们的母语教育。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拥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但真正让我们系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阶段还是学校教育阶段,这其中又以中学以后的教育最为明显,因为小学时期我们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限,对传统文化只存在于了解阶段,并不能真正体会得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思想,人文思想,道德价值,而中学阶段是我们个性和思维能力趋于成熟的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开始学会独立思考,渐渐养成了自己的思维习惯,看问题的方式方法……此时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个时段的学生犹如身处十字路口,稍微不慎就会使他们误入歧途。

二、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文化精髓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古往今来对其的定义都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有着其过人的一面。所以也才会有德才兼备者为极品人才的论断。《论语》的横空出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里程碑,它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其语录发人深省,见解深刻,充满哲理,而且朗朗上口,适用于各行各业的人,看似短短数百言,究其价值而言可以说是一部人类思想的鸿篇巨著。

而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小学生也时常能够背出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录,经典名句名篇,但他们大多都是死记硬背,基本上没有理解其中真正的意义。真正对其学习还是在初中乃至高中大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中的要义,并会逐步的深入思考,从而起到了升华学生智慧的作用。启迪了他们内心对文化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传统文化里包含着对道德价值的阐释,对人生理想的追逐,对自身价值的告诫,对黎民苍生的拥戴,对功名利禄的认识等等。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成型的启蒙阶段,因此,任何人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语文教学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我们国家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语文课最主要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识字,如何运用拼音,声调准确地把一个汉字拼读出来。到了初中阶段基本就不在对这方面进行特别的要求,而是注重学习相应的课文内容,在学习中学会体会作家的思想情感,写作手法,以及整篇文章的艺术效果,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中,除了编排有一部分国外名家名作外,其余大部分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升华出来的经典作品。语文课就像一个推开传统文化大门的一个工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的走进传统文化的环境里,不断得到文化精神的熏染,渐渐的找到自己的精神寓所,从而完善自己的灵魂。

通过语文课结合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帮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的感受仁、义、礼、智、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语文课上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从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今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人文基础。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继承人和接班人,所以就必须带领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国的民族背景……只有对祖国的了解越深,才能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的理想和责任,也才能让他们从小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成为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中流砥柱。

四、传统文化之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意义

孕育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饱满的精神力量。通过对其学习不仅能丰富自身的阅历,更能净化自身的心灵,让你从古人先哲的智慧中熔炼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你逐步了解和认识整个社会形态,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丑恶俗,有自己的道德标杆,能够清晰的认识自我,缩小与他人之间的距离,甚至超过他们。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精髓才能一代代的继承和发扬,作为一个从出生开始就埋下传统文化种子的初中生来说,此时经过老师的浇灌便开始生根发芽。一颗优良的种子今后将长成什么样的植物,一是取决于教师和社会的养分;二是取决于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二者缺一不可,缺少了养分,生长就会变得营养不良,从而朝着畸形方向发展;少了土壤那更是毫无立足之地,再优良的种子和富足的养分都是白费。

在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无数人转而追求利益至上,速度至上,不论衣食住行,教育同样如此,因此,这些都很大程度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所以近几年我们的国民素质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触底危机。所以只有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让国民更加深刻有效的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方能改善当前道德滑坡的现象。

五、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展望

(一)学校的管理水平

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有些很大的关系,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一个集体或者组织长期保持竞争力的先决条件。目前教学的发展有向商业化轨道偏离的趋势,受到利益心里的驱使,很多学校管理层的重心已经偏离了学校教育原本的初衷。希望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也得以进一步增强,只有实现管理的科学协调,对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播、传承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师资队伍也才能更加良性的循环,尤其是在初中语文课上,它是接触传统文化最多,最好的舞台,只有学校合理的管理,教师合理的引导,之前深埋于他们内心那颗传统文化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對教师的看法之一,这体现了教师在学生面前的重要性;“良师益友,为人师表”,这是千百年来师生之间关系的代名词,一位好的老师也是一名好的朋友,老师要有自己的担当,给学生做好榜样作用,但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悉心接受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观点和见解,多和老师沟通交流,有自己独立的思维,结合老师的观点,张扬属于自己应有的个性。

初中语文课上,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依然有限,所以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依然是主导者,并且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未来教育的改革里,教师职业能力的考核相信会更加严格合理,整个社会更多的投入到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来,从小播种,初中阶段加以合理的灌溉,让其生根发芽,接受更多阳光雨露,风雨无阻的撑起自己的天空,只有这样一株又一株的培养,方能一片又一片的崛起,传统文化的森林方能覆盖整个神州大地,也才能变得郁郁葱葱。

【参考文献】

[1]杨瑞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47-53+136.

[2]吴汉东.论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为对象[J]. 中国法学,2010,01:50-62.

[3]许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03:11-15.

[5]巴晓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72-7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生语文教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