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2016-07-05舒新强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整合素质教育信息技术

舒新强

【摘要】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掌握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而信息技术文化交流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信息技术主要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数字化传输手段,在虚拟的世界传播影响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针对信息技术对青少年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新时期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的特点,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课程的特点,对青少年的教育实施正确的疏导。

【关键词】信息技术 素质教育 课程 整合

一、当前面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问题

(1)、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课程教育存在不一样的教育方式

信息技术是一个全球化的信息平台,各个国家地方的文化并存,良荞不齐。全球化的网络连接使多元文化的网络环境平台,打破了原有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突破了原有国家与国家之间界限,逐渐形成了一个无地域障碍,无国界限制的网络文化世界。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课程教育存在不一样的教育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需要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教育,不是一味的讲究课本而忽视实际的结合,而传统教育课程更加偏向课本理论缺少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程一般都是要借助电脑开展课程,电脑才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关键具有很大的延伸性,反观传统教育课程一般都是需要老师对课本上知识的传递, 缺少课本知识的延伸。 在具体信息技术课程上,一般学生都需要到特定装有电脑的课室中进行上课,在特定的仪器设备中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育。

(2)、信息技术课程管理难度大与现实教育观相悖

由于信息课程教育一般都是处在比较开放的课堂中,在管理上对老师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例如,现在的信息课程教育对象大部分的主体都是青少年,他们在信息技术交流中一般都是采用虚拟的代码或者是“昵称”,再这样的环境中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虚拟性,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超越了传统课程教育的意义,管理过程难度较大,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信息技术讲究的是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一般的传统课程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理论研究能力,不能将两者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3)、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整合条件复杂,创新形式停滞不前

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可以接触到复杂而多元的文化世界,很容易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复杂化。由于青少年时期表现出来的叛逆,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他们的价值观中自我表现意识和自我构建诉求更加需要表达,但是这就面临与传统的课程教育理念有很大差别。正是由于信息网络存在过于理想化的超现实的主义,使很多青少年理想信念淡化,不谙世事,导致金钱意识膨胀,最后走上一条不归路。据不完全统计,从 2010 至 2015年这 5 年时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犯罪的嫌疑人年龄具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很多学生对接触学习到信息技术后并没有将其利用到正常学习渠道,进行网络游戏、传播色情暴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关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接触信息技术,我们通过本市内的 4 所高中和 5 所初中进行过调查发现,84%的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课程都是为了玩网络游戏,只是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网络进行学习。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整合课程的对策

(1)、加强对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的素质教育中,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

在全球互联网联通的网络环境下,各个地域国家的文化内容相互贯通,青少年急于了解精彩纷呈的世界,很容易走上偏路。所以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引导,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摆正学习观念,引导信息教育素质工作开展,利用好网络平台进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帮助教育学生引导正确的方向,弘扬主流文化。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独立思考能力,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会的知识延伸到其他的课程教育中,也可以将其他的课程教育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多方面的结合有助于更好的帮助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更有利于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强化信息技术教育审查时,必须加强对淫秽色情、网络暴力等不良信息的拦截,并且做好对青少年引导和宣传工作,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辨别意识。在针对网络游戏带来的漏洞问题, 也要不断完善网络技术,减少网络危害,同时也要建立完整的网络监督机制,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

(2)、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带动教育主体的社会化

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力量,带动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建设新时期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育工作。首先,应该以学校为青少年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范围,学校在给青少年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应该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安排引导,结合青少年的发展,创建出符合身心发展的特点,增强网络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其次,推动家庭与学校联合教育青少年信息技术学习的工作。据统计,77%的青少年接触网络主要是从家里面开始的,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只要在家里就能够接触网络知识。所以,家人的教育是引导青少年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者,在面对青少年接触网络信息技术时,家长既不能片面的否决一切,也不能让青少年缺失约束,任其自由发展。最后,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负担起整合信息技术素质教育课程的重任,不断推出让人容易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文化资源,创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3)、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形式和手段,营造健康的素质文化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着许多内容,青少年在参与过程中会对其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对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引导青少年教育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结合对德育教育的形式和手段进行创新。因为在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引导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育文化信息与青少年判断能力有很大的差别,而且由于青少年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没有对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引导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接受做好充分准备,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抗拒和排斥心理。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育青少年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好有效的发展理念, 主动推进形式上和手段上的创新。在教育的形式上,应该将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元素引导到信息技术过程中,让青少年减少抗拒感,促进教育的创新。在形式上,更应该做到紧密结合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尊重青少年选择网络进行教育的自主性,并将教育与娱乐相结合,更加吸引青少年主动接受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世界,减少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逐渐增强道德意识和提升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双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教育(文摘版),2004.

[2]王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 [D].中小学教育,2004.

[3]杜曉娟.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D].读与写,2006.

猜你喜欢

整合素质教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