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三点认识

2016-07-05崔亮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案课堂教师

崔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建设在教育界成为每个教师思考并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我自己对高效课堂也有了更深的认识。高效课堂不是把“高效”当唯一功利的教育,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为学生负责的教育,下面结合近几年教学中小组建设问题、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问题和课堂上预习、展示、反馈的要求等,结合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谈一点个人的思考与做法。

一、小组建设

(一)怎样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1.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在分组时,教师要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按照学生的总成绩把全班学生均分成A1A2B1B2C1C2六类学生,每组6人,分别有A1A2B1B2C1C2等六类学生(也可以结合班级实际,灵活确定人数、类别)。

2.小组座位:小组内组员的座位按排为A1A2,B1B2,C1C2依次对面坐。

3.小组内各组员研讨方式:

(二)如何选聘小组长?

1、选聘组长的标准主要有三点:一是人缘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责任心强。

职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起到组织、管理、检查作用。小组长的权利很大,每周都有一个组的评比。监督并落实班级班规的遵守情况。

2、组长的选配

(1)每个小组配有常务组长,副组长,数学学科组长;

(2)组长抓学习,副组长抓常规,纪律;

(3)数学学科组长负责与任科教师协调沟通。

3、学习小组的调整

小组长并不一定是长期的,在模块检测中如果組长或小组成绩下滑了、小组之间积分差距拉大了,老师就要调整,保证每个组的实力相当,维持竞争力。小组一定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和口号以便凝聚团队精神。

(三)、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

在分组学习中既要防止个别优等生“惟我独尊”,也要防止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趁机偷懒。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方面,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另—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其次,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全员参与。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次数,并同时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将小组成员是否全面参与合作学习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四)、小组评价的激励机制

1.一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安排相应的学生进行抢答,抢答错的不得分,抢答对的得分。

2.按照层次不同,设置的分值不同,A1得1分,A2得2分,B1得3分,B2得4分,C1得5分,C2得6分,这种安排更有利于组内的成员帮助后进生,激励后进生积极抢答,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全员参与。

3.每组的得分都由下一个小组记录,例如第一组由第二组记分,第二组由第三组记分,以此类推,这样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监督,避免弄虚作假,最后让值日班长写在小组记分册上。

4.对于得分应该累加记录,小组积分达到一定的分值,按照规定可以从数学老师处换取相应的奖品,后进小组还要继续努力,有机会再争,这样可以鼓励各小组不断的进取。

5.每周末老师将五天分数累计,公布名次。第一名奖一面流动红旗,称为周冠军。同样可以设置月流动红旗,称月冠军。学期结束设学期总冠军;学年结束设年度总冠军。对各层次的冠军,班级、学校等部门将给予行当的奖励,意在促进学生在竞争中能得到快乐和全面发展。

二、导学案

导学案不是习题集。导学案是路线图、方向盘。形象的说就像是小孩的学步车。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课堂达标测评是让老师心中有数,是要解决学生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还需要了解什么。

1.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的大致时间安排

(1)导学案课前发放下去

(2)课堂讨论时间约10分钟

(3)课堂展示时间约为25分钟

(4)课堂达标检测时间为8分钟

(5)课堂小结时间为2分钟

当然时间的安排也可根据不同的课型适当调整。

2.导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

(2)探究性

3.关于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一课一案

问题的设计师决定导学案优劣的关键因素。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的把握直接决定问题设计的质量,备课真的是集智。开学前就应开始一篇一篇的集中研讨。自主选择主备科目。

(2) “低起点、小台阶”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3)防止“问答化”“习题化”

一问一答很容易有问答化,但问题要有张力,要有拓展性,要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在里面。问题层次化,有的题目不是全部要做的,问题与问题之间有层次性,题目与题目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性,要能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导学案不是习题集,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更大的收益,避免大量的习题带来许多重复性的劳动,真正地解放学生,做到高效。

4.关于导学案编写主要环节

(1)学习目标

(2)学习重难点

(3)知识链接

(4)学法指导

(5)问题逻辑学习过程

(6)学习反思

(7)达标检测

(8)归纳小结

三、课堂上预习、展示、反馈的要求

1.预习: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展示:“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3.反馈: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反馈即是当堂达标,既是学生的需要,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以上是本人短浅的认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会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高。

猜你喜欢

学案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乡愁导学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