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学生的心田

2016-07-05刘芳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雨具汪洋心田

刘芳

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田,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用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田,给学生赋予理解、关心、帮助,是获得教育最佳效果的最佳途径。

去年下半年,我刚进入五年级的一个班,由于原班主任因病住院,学校领导安排我接他手,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和我相识的老师都劝我不要接,说这个班有个叫汪洋的学生是个累教不改的刺头儿,教他课的老师几乎全被他骂遍了,“你这不是找气受吗?”可我不信这个邪。“越是刺头儿,我越要碰一碰。”于是,我满怀信心地上阵了。作为新班主任的开场白,我只有两句话:“不管同学们以前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学生,这些已成为历史。今天在我眼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一张白纸,都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能画最新最美的画。”

在我的语文课上,那个“刺头儿”学生上课十分用心,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我就在全班及时表扬了他。一星期过去了,他在教上来的日记里写着:“这是我最近两年来最高兴的一个星期,我获得了做人的尊严。感受到了学习的兴趣,我又找回了从前的我……”这么霸道的学生难道没有做人的尊严吗?“从前的我”又是什么样的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一天放学后,我把他叫到校园一角的樟树下,我们就像朋友一样聊了起来,他告诉我:在小学三年级前,他多门功课都是优秀,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可刚升入四年级时,父亲就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抓走了。从此邻居都对他另眼相看,不许他们的孩子和他一起玩。同学骂他贼种,有时还合伙打他,他因此像变了个人似的,无心学习,自暴自弃,学校老师从此把他打入另册,动不动就批评他,甚至体罚他,他觉得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但在同学中间,他个子高,力气大,他忍无可忍,有一天终于反击了。谁欺负他,他就揍谁,谁批评他,他就管谁。于是就成了全校有名的刺头儿……这故事好心酸。父亲进了班房,一切的歧视都降临到头上。这一次交心谈心后,我给了他更多的关心和呵护。他病了,无论多忙,我都亲自带他到医院;他学习上有难题,我耐心地辅导;天冷他衣服穿少了,我找来衣服给他穿;他下雨没带雨具,我把自己的雨具给他回家……学生也特会看老师的脸色行事,一看汪洋成了老师的“宠儿”,再也没有谁赶欺负他,讥笑他。而对我的关爱,汪洋铭刻在心,也以万分的勤奋来回报。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各科成绩均获优秀。今年元旦,他送我一张贺年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这样一句话:“敬爱的老师,您不是我的父亲,但胜似我的父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学生,感到和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学生的快乐与悲哀,了解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田是教师的一种特有的职业情感,是班主任感化学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灵丹妙药。老师爱学生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必要前提。学生对于老师给予他们的爱,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会从老师那富有爱心的表情、语言、行动中受到感染,受到启发,受到感悟,形成自信,产生动力,向着人生美好的目標奋斗。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老师对学生讲述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或者对他们的鼓励和批评,首先要经过学生情感的过滤和催化或是促进教育过程,或是阻碍教育过程。一个学生只有真正观察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或批评完全是出于善意,感到是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才有可能接受老师讲的道理,并努力把老师的要求化为自己的行动。相反,如果对学生缺乏情感,态度冷漠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势必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抗,形成逆反心理。因此,只有在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老师在学生心目中被悦纳为“自己人”时,学生的心灵之门才会打开,心中的真情实意,酸甜苦辣才会竹筒倒豆子般地倾诉于老师,也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失,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美好心灵的塑造,也才能更进一步促进自己的班级工作。

猜你喜欢

雨具汪洋心田
多功能雨具收纳箱
多功能雨具收纳箱
一次性雨具贩卖机市场需求浅析
夏至
心田上的枣树
感同身受,让教育浸润心田
心田上的风景
种好心田上的庄稼
亘贯古今的汪洋台
汪洋之中一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