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关于作业的安排

2016-07-05邹炆晋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感官作业语文

邹炆晋

【摘要】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其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思考。我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文作业优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

一、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注意到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为包括自我选择性作业、人文作业、多层次性作业、操作性作业、趣味表演性作業、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例如,教学《节日的大街》一课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节日大街的景象。再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西沙群岛美丽的剪纸……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

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作业功能、形式的优化

以往小学语文作业只是为了巩固和理解知识。优化后的语文作业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作为学生发展的平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发展的途径。

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过去小学语文作业重复单调,多限于词语摘抄、背课文等,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优化后的语文作业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完整的发展,它既有基础性知识的练习,也有探索性的自主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相辅相成,相互融洽,相互补充。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能力和生活背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1.设计实践性、活动性作业,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我在设计作业时让学生多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设计实践性、活动性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如在上完《曹冲称象》后,让学生回家做一做类似的实验;在上完《燕子》一课后,让学生自选一部分内容,用彩笔画一幅画;在上完《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调查本地空气的污染情况,在看、问、听、写的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形式有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查一查、问一问、辩一辩等。

2.设计自主性作业, 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权利。首先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其次是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或选择一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 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第三是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我常用的作业形式有:(1)自选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2)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3)自批作业,学生将某次作业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批改作业。

3.个性化特长作业自设, 给学生张扬个性提供机会。让学生设计一份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特长的作业,时间为一周或一月,这样的作业,就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业设计形式多样、不胜枚举,人人有观点、家家有看法。但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如何设计学生的作业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我们语文教师的路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感官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来写作业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