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要葬在哪里

2016-07-05张怡

爱你·心灵读本 2016年6期
关键词:土葬火葬骨灰盒

张怡

中国的茶叶包装越来越精美,尤其是那种漂亮的瓷罐,古色古香且密不透风,我常常舍不得扔掉,便用它们来当储物罐。

一次去德国之前,我觉得这些罐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又相当实用,于是准备带些送给德国朋友。打开包装箱的时候,德国先生犹豫地在我身边绕了好几圈,几番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制止了我。

原来那种小瓶口、瓮状的茶叶罐在德国人看来是骨灰盒的形状,送人实在是不吉利——我还以为天底下所有的骨灰盒都是国内那种方方正正、精雕细琢的盒子呢!

刚去德国的时候,我就被“殡葬文化”狠狠地撞过一次腰。

在德国,殡葬是非常自由和个性化的——土葬和火葬并举,海葬和树葬也很流行。法律唯一禁止的是把骨灰盒放在家里,除此之外,德国人的殡葬方式几乎是没什么文化负担的。

中国人讲究夫妻生要同床、死要同穴,但德国人完全没有这种观念。比如我德国的公公婆婆早已决定了各自的安葬方式——公公选择土葬在社区墓地,婆婆则选择火葬在自己的家乡汉堡。

一开始我实在不能理解,在我们的文化中,合葬是一种婚姻共存的见证和家族绵延的象征,但他们说:“我们都有自由意志,哪怕相爱一生也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最后归宿。”

这让我有些不安地想:我将来的骨灰会安放在何方呢?我希望儿孙们能够给我化点纸钱,在墓前燃几根香烛并放几只青团,可是德国先生恐怕不这么想——即使留了墓地,也不过是种些鲜花、綠植而已。

我问先生:“以后我的骨灰放在哪里呢?”他说应该是回上海吧。我问:“那你的呢?”他说:“我喜欢大海,请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我流着泪说:“你连个念想都不给我,我到哪里去给你化纸钱啊?”他听了后一脸愕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我有些头疼地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能不仅在于当下,更在于对“身后事”的态度。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土葬火葬骨灰盒
想的和做的不一样
关于绿色殡葬之浅析
可携带骨灰盒风靡日本
绝望的沙子
一抔土
宋朝盛行火葬
山西晋南农村地区土葬礼俗制度的法文化思考
邓颖超的“骨灰盒”遗嘱
失踪的骨灰盒
骨灰盒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