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外科难治创面的应用与围术期护理

2016-07-05徐雪英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11期
关键词:难治负压创面

徐雪英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外科难治创面的应用与围术期护理

徐雪英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普外科,福建 莆田 351100)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护理干预在外科难治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难治创面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VSD治疗并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对照组有7例患者无效,36例患者有效和显效,总有效率为83.72%;而试验组有1例患者无效,42例患者有效和显效,总有效率为97.67%;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显著的长于试验组患者(P<0.05);另外,对照组VAS评分为(4.77±1.41)分,而试验组VAS评分为(2.08±0.76)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DS评分和S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着显著的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SDS评分和SAS评分改善效果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护理干预在外科难治创面临床治疗中,可以显著的提高临床效果,提高康复、缓解患者疼痛感,还能显著的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护理干预;SDS评分;VAS评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创面愈合技术,在感染创面、大面积皮肤缺损、骨外露压疮创面、难愈性溃疡创面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VSD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显著的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还明显的改善了频繁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加强患者对治疗流程的认识,提高患者临床护理的参与程度,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2]。本文对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难治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VSD技术及护理干预对患者造成的临床效果造成的影响。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对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难治创面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对照组中,有28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在6岁至76岁,平均为(38.4±7.2)岁;有12例患者为车祸伤,9例为糖尿病褥疮,8例为压疮,9例为脓肿,5例为烫、烧伤;创伤面积在3.1 cm x 4.0 cm至14.2 cm至10.3 cm之间,平均创伤面积为(55.43±8.4)cm2。试验组中,有29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岁至77岁,平均为(37.6±8.4)岁;有13例患者为车祸伤,7例为糖尿病褥疮,9例为压疮,8例为脓肿,6例为烫、烧伤;创伤面积在3.0cm x 4.3 cm至13.8 cm至10.1 cm之间,平均创伤面积为(54.85±7.9) cm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创伤面积、创面类型等方面均不存在着差异(P>0.05),具有统计分析意义。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进行治疗,换药对铺巾消毒,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将渗出物和创面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并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对创面进行清洗,当血止住后,用浸润氯硼酸溶液的纱布覆盖创面,在利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处理。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隔日和每日进行换药,换药时的操作步骤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当肉芽新鲜后便可实施植皮手术。

试验组患者采用VSD治疗,换药对铺巾消毒,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将渗出物和创面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并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对创面进行清洗,对创面进行止血。根据患者病灶选用合理的VSD敷料放置于被引流区域,且敷料要完全覆盖创面和填充创腔,防止死腔空隙发生。对创面区域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清洁,并用生物半透膜对VSD敷料进行封闭。根据患者创面情况,把三通管接头连接各引流管,且合并至一个出口,并于负压装置进行连接,提供压力为0.02-0.06Mpa,若VSD敷料区域出现塌陷,在薄膜下无积气、积液等现象,则表明负压有效。在手术完成后,要对负压引流装置实施密切监控,确保其正常运转。在手术后第7天,便可对VSD敷料进行拆除,并对创面肉芽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当其新鲜饱满时,便可进行游离植皮闭合创面或皮瓣转移闭合创面。

1.3 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卫生护理、指导饮食、病情监测、执行医嘱、按时换药等常规护理。而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下[3-5]:

(1)心理干预:负压引流装置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让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对患者进行VSD相关知识讲解,向患者介绍术前、术中和术后等所需的注意事项;并向患者介绍疗效好的病人,以缓解患者焦虑压抑的情绪,鼓励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制定合适的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主动功能锻炼;进行饮食指导,促进机体营养的供给。

(2)创面护理干预:护士定时的查看VSD敷料是否出现塌陷,VSD是否出现变形。记录观察引流液的状态和性质,引流液正常为淡黄色和淡红色,若出现大量鲜红色,应告知主治医生。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发生引流物堵塞时,应用10-20 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及时更换引流瓶,准确记录24小时冲洗液量,每日清洗和消毒引流瓶。注意保暖,

抬高患肢,观察患肢的温度、颜色及毛细血管充盈度;必要时给予药物镇痛;保持皮肤及床单元的整洁,定时通风,防止交叉感染。

(3)引流管的干预:VSD术后的护理重点工作是观察负压状况,并做好“管道脱落”标识及提醒工作,保持管道畅通。并告知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在卧床更换体位时,不要牵拉、压迫引流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指导病人及家属自我监测,保证疗效,提高满意度。

1.4 评价指标

(1)临床效果评估:无效,患者创面面积没有缩小,甚至发生扩大;有效,患者创面缩小较为显著,但仍旧需要继续治疗;显效,创面完全愈合。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患者数。

(2)临床指标对比分析:分别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视觉模拟法(VAS)对患者疼痛评分,其中VAS评估标尺共有10个刻度,0-10表示不同的疼痛感。

(3)SDS和SAS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1.5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2.0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误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对照组有7例患者无效,36例患者有效和显效,总有效率为83.72%;而试验组有1例患者无效,42例患者有效和显效,总有效率为97.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VAS评分可知,对照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显著的长于试验组患者(P<0.05);另外,对照组VAS评分为(4.77±1.41)分,而试验组VAS评分为(2.08±0.76)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VAS评分对比分析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情绪改善对比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治疗后,SDS评分和S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着显著的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SDS评分和SAS评分改善效果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情绪改善对比分析

3 讨 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临床中主要应用在皮肤缺损覆盖、积液以及创面感染等;难治创面是指受伤组织难以自发愈合的创面,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辅助治疗方式来促进其愈合修复[4]。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治性创面,可以有效的对渗出物和创面坏死组织进行清除,起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另外,VSD技术联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由于心理因素而导致难愈性创伤恢复变得更加困难[5]。

学者雷玉军[6]的研究发现,采用VSD技术联合护理干预,临床有效率高达95.83%,显著的优于常规治疗的有效率(83.33%),这表明VSD技术联合护理干预更有助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形成,为后期的手术奠定了基础;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VSD技术治疗在辅以心理干预在整形外科难治创面中的应用,也有学者进行了报道研究。学者李琳熙[7]将VSD技术治疗与心理干预进行联合应用,其研究结果发现该治疗方法可以显著的缓解患者恐惧、焦虑以及紧张的心理情绪,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对难愈性创面愈合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本文的研究发现实施VSD技术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可以显著的缩短患者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且VAS评分为(2.08±0.76)分,疼痛感显著的小于常规治疗方式;另外,患者在治疗后SDS评分和SAS评分改善效果显著改善(P<0.05);在临床中VSD技术联合护理干预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总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护理干预在整形外科难治创面临床治疗中,可以显著的提高临床效果,促进康复、缓解患者疼痛感,还能显著的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1]张智棋, 梁艳, 张建文, 筹.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面植皮修复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5,17(5): 9-11.

[2]孙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整形外科难治创面的应用与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28(1): 83-84.

[3]吴成敏,宁玉芳. 负压封闭式引流术35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 ( 20):85-86.

[4]董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外科创面难愈患者的影响[Jl. 中外医疗, 2015,34(11): 144-146.

[5]孙晓红,尹安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及堵管的预防[J]. 护理研究,2014,28(29): 3600-3601.

[6]雷玉军.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整形外科难治创面的应用与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94): 319.

[7]李琳熙, 夏欣, 钟山.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个体化心理治疗在创面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32(2): 274-275.

猜你喜欢

难治负压创面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难治的病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阿糖胞苷联合VDLD方案诱导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DCE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ITP疗程的探究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