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欣宾:在艺术理论与实践中不懈追求

2016-07-04

金融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中国画

画弟子董欣宾,幼嗜丹青,颖悟勤奋,从予登黄山、观云海、览东去大江、同画群峰巍列,瀑笑泉飞,花树扶疏,诗帆出没,致力于化古为新。所作运线遒挺,有北魏风采;浓墨透光,淡墨生泽,情韵脱俗。

——刘海粟

董欣宾先生1939年11月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张泾乌泥坝黄泥沟村。其祖居江阴周庄,清末因避匪乱举家迁居张泾。虽家道中落,但其父秉承祖上重文习礼的传统,董欣宾4岁时便被老师抱进村塾,接受启蒙。

8岁时,董欣宾先生拜无锡书法家张云耕为师学习书法。1953年经张云耕介绍拜名家秦古柳为师学习传统中国画;同年,拜形意名家高童柏为师练习武术。1957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等专业美术班,随罗叔子、沈涛学习国画、书法、篆刻,随王纲学习素描,随叶篆录学习水彩,较为全面地接受了当时的西式美术教育。1962年其应征入伍,1968年转业,进入南京新华印刷厂当印刷工人。1975年考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中医大夫。1979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成为刘海粟院长的山水画研究生。

董欣宾先生出身贫微,种地、做工、练武、当兵、从医,辗转南北,直到成为刘海粟先生的山水画研究生后,才算真正找到了灵魂的寄栖之地。

董欣宾先生一生涉猎广泛,他在理论、作品乃至地方经济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加之自幼嗜画如命,数十年如一日,使他的学识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和西方现代艺术全面传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整个中国画界展开了对艺术创作目的以及中国画前途的群体自发性思辨。董欣宾置身其中,既冷静思考,又参与推动,逐步推进中国画学理论的现代学科化建构,并以多样风格的实践探索中国画创作的现代转型。一方面对传统中国画艺术本体的材料学、语言学及审美理论进行由微观至宏观的结构性梳理,《中国画若干基础问题的探述》、《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等著述彰显其思想体系的深邃与系统;另一方面广泛涉猎西方现代哲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种人文理论,以资比照,借镜自鉴,在双向交流与对话中奠定对民族艺术的自信坚守和未来发展的乐观展望,并开始思考人类文化发展普遍而本质的内在规律。由理论到实践,董欣宾在艺术创作思想上提出回归本体、立本推进的观点,形成了流派性影响。在此期间,他游历大江南北,由实景熔铸心景,以景生情,缘情造境,笔线与墨法的创新不仅打破而且丰富了传统语言程式,最终凝练为个性化的现代表达,而空间布局的奇变更营造出强烈而自我的审美新境。

猜你喜欢

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中国画
南京艺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中国画
南京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近期活动掠影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刘海粟雨中看戏
刘海粟知错认错又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