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思赋闲愁,才情跃笔头

2016-07-04孙飞盈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贺铸青玉案才情

孙飞盈

摘 要:贺铸的这首《青玉案》被誉为“闲愁中的经典”。历来文学家或评论家都觉得作者结尾处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博喻用得极好,也因为此经典之句,贺铸赢得了“贺梅子”的雅号。关于这首词,有人认为贺铸只是单纯写情,写的是男子对女子的单相思,这与《关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相思却又不得而遐思不断或心生愁意。但也有人认为贺铸这首词写于晚年,表面写的是爱情,其实想借这样的闲愁之情含蓄地表达其内心深处的感慨。笔者在自我解读《青玉案》及了解作者生平后,再在结合前人评论和自我赏析的基础上,更多的是欣赏贺铸在这首词的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才情”,笔者认为他虽是因“相思赋闲愁”,实则却让自己的“才情跃笔头”。

关键词:贺铸;青玉案;闲愁;才情;美感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贺铸的这首词被誉为“闲愁中的经典”。上阕写词人在横塘偶遇“凌波仙子”似的美人,却只一瞬就得目送美人离去,正所谓“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呆傻伫立,紧接着遐想出很多与美人相关的事,以解心头相思;下阕写相思未果,反而心生愁思,这愁思又不同于其他的愁,它是一种飘渺的闲愁,这闲愁怎样呢?反正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心里能强烈感觉到的,于是词人化抽象的闲愁为可看、可知、可感、可叹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历来文学家或评论家都觉得作者这个结尾处的博喻用得极好,把江南的美景跃然笔上,还形象化地把闲愁的多、乱、繁、杂、绵绵不休、无边无际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罗大经先生认为此句“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黄庭坚也曾作诗《寄贺方回》:“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因此经典之句,贺铸也赢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从修辞的角度看,此句采用了设问和博喻的修辞方法,先问,后答,自问自答,答的时候又另辟奇径,叠写了三句与江南有关的景色而使得他的“闲愁”成为了绝唱。

笔者自我解读《青玉案》及作者生平后,再在结合前人评论和赏析的基础上,更多的是欣赏贺铸在这首词的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才情”。笔者觉得这首词不管从音韵学或美学或文字语言学角度看,它都给予我们无限的美感和文学欣赏价值,让我们这些读者不得不对贺铸的“才情”产生倾慕之感。

一、词之音韵美

首先,我们来赏析一下贺铸《青玉案》的格律:

《青玉案》出自汉代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以此为词牌名,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

具体定格如下所示:

定格

上阕:+—+|——|(韵)|+|(豆)——|(韵)||———||(韵)+——|(句)+—+|(韵)+|——|(韵)

下阕:+—+|——|(韵)+|——|—|(韵)||———||(韵)+——|(句)+—+|(韵)+|——|(韵)

“—”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声也可仄声;(韵)表示押韵的字;(豆)指的是“句读”的“读”,表短暂停顿,一般用顿号表示;(句)指的是“句读”的“句”,表停顿,一般用逗号表示。

先来辨别贺铸这首词的平仄和押韵:“—”表示平声;“|”表示仄声;字下面加“·”表示该字是押韵的字。具体如下所示:

青玉案

宋·贺铸

———| ——| | | | ——| | | ———| | |——| |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 | ——|

只有春知处。

——| | ——| | | ——|—| | | ———| | |——| | ——|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 ——|

梅子黄时雨。

根据上图所标,可知贺铸《青玉案》的平仄工整,符合该词牌的定格要求,同时采用“U”的仄声韵,如上阕押韵的5字分别是“路、去、度、户、处”,下阕押韵的5字分别是“暮、句、许、絮、雨”。

再来辨识一下该词的音型节奏,字下面的“ ”表示音型节奏: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 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 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 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由上图所示,七言的音型节奏是2+2+2+1或2+2+1+2,四个顿拍,两两成对,和谐有致,如“凌波 不过 横塘 路 ”和“ 锦瑟 华年 谁 与度”;五言的音型节奏一般是2+2+1或2+1+2,如:“只有 春知 处”;四言的音型节奏一般是2+2如:“月桥 花院” 和“琐窗 朱户”;三言的音型节奏一般是1+2或2+1,如:“但 目送 ”和“芳尘 去”。这些音型节奏读来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再结合前面所述的音韵,使得这首词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

二、词之含蓄美

清代常州词派的重要理论家周济说:“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一事一物,引而伸之,触类多通。”寄托即托物寓意,它是继承诗比兴的传统发展的。比即比喻,兴是触景生情,强调的是通过一种艺术形象、艺术境界来打动读者。寄托源出于比兴,但又有所不同,即诗人或词人没有直接表达他的用意,而是采取暗喻的手法。如相传出于班婕妤的《团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表面上句句写的是团扇,但实质是嗟叹自己被遗弃的命运。

词人的寄托有时是为了隐瞒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点,避免因文字而惹祸;但更多的是为了通过人们所关心的事物表达自己对特定事物的心情,从而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比如贺铸的《青玉案》,就在词里行间充分表达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艺术上的巧思。有人认为他这首词就是单纯地写情,写的是男子偶遇一美女,然后呆立在那,忘情地遥想着女子,表达的完全是单相思。这与《诗经·关雎》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相思却又不得而遐思不断或心生愁意。但是,也有人认为贺铸这首词写于晚年,表面写的是爱情,其实想借这样的闲愁之情含蓄地表达其内心深处的感慨。这感慨是什么呢?大概所有人都会在晚年的时候回想过去,然后发现自己人已到了晚年却还怀才不遇,于是多少会生出一些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之情。

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刘熙载说过:“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诗人也好,词人也罢,其写的内容总有其用意,然而如果仅仅只直白地写出其用意,而没有驰骋的联想,则言尽意亦尽,就没法收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要知道,贺铸写《青玉案》的时候,他已步入晚年,那时他退隐苏州,住在横塘附近,那时的他不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而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试想一个老者路遇一妙龄女子而生倾慕之情,然而女子转瞬即逝,老者就此遐思一番,并用如此绝美的词去表达自己对女子单纯的相思,如果此词写作用意如此表面化,如此肤浅,与作者当时的年纪及人生经历相符吗?

这就得看看贺铸的生平。据资料记载,贺家五世担任武职,贺铸本人的形相和性情也颇威武豪放。他“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宋程俱《贺方回诗集序》),不过他并不是纯粹一介武夫,“始七龄即学诗”,然后更“书无所不读”,暇时,“俯首北窗下,作牛笔小楷,雌黄不去手,反如寒苦一书生”(宋程俱《贺方回诗集序》)。他才兼文武,又有着较为出色的宦绩,但是由于他秉性刚直,“遇贵势不肯为从谀”,“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无遗词”“故尔一生屈居下僚,止做到泗洲、太平州通判”,“用不极其才已老”(《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

由此可知,贺铸虽“威武之相”,然而“貌奇丑”;虽“才兼文武”,然而“秉性刚直”;虽“有才”,然而“已老”。所以此词上阕借“情之间阻”,下阕抒“愁之纷乱”,表面似写相思之情,更多的是抒发独居横塘,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三、词之文采美

词以“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开头,套用曹植《洛神赋》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句,实写词人在横塘偶遇一妙龄女子,但因不知其住处,也无缘与之相识相知,正所谓“可望而不可即”,于是平白生出一系列的遐想:“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暗自猜想美人美好的青春年华与谁人共度?又想象着美人的住处,以为是“月桥”、“花院”,“琐窗”、“朱户”,享受着无尽的幽美、华丽和富贵,却在上阙结尾处遐想这住处“只有春知处”,为何只有“春知”?因为无人知晓,只有美人独居,恰如词人自己独居横塘,无人问津。

承接上阙的虚写内容,词人在下阙以“飞云冉冉蘅皋暮” 起笔,实写当前景色。“飞云冉冉”,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蘅皋暮”,是说在生长着杜蘅这种香草的泽边,徘徊已久,暮色已临,也是实写,同时又暗用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

“彩笔新题断肠句” ,紧承上句,词人久久伫立在蘅皋,始终不见美人来,于是情思难遣,闲愁横生,虽满腹才情,如同江淹之彩笔,然而所题的皆是“断肠句”,而“断肠句”皆因“闲愁”而起,所以紧接着词人就写“闲愁”。

词人匠心独具,他不直接写自己的“闲愁”是怎样的,但是他又想别人理解他的“闲愁”,于是另辟蹊径,以“试问闲愁都几许”提出问题,引人遐思,然后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江南景色来解答,直接道出他这“闲愁”是绵密不绝,轻薄不休,怅惘不止,虽心可感知,然言不能尽。词人化抽象为具体,以此巧问妙答,夸张博喻,兴中有比,意味深长的方法精彩收尾,耐人寻味。

纵观全词,时而写实,时而写虚,时而写人,时而写思,时而写景,时而写情,时而自问,时而自答,时而夸张,时而比喻,时而巧用典故或诗句。总而言之,全词文笔流畅,自然妥贴,上承下启,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这一切,看似词人信手拈来,自成文章,实则恰是词人文采斐然、匠心独具、才华横溢之处。故笔者以为贺铸是“相思赋闲愁”,然而却是“才情跃笔头”。

参考文献:

[1]唐宋词格律 龙榆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 2010年3月 第1版 117-118页.

[2]怎样赏诗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中华书局 北京 2013年10月 第1版 101-105页.

[3]怎样赏诗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中华书局 北京 2013年10月 第1版 第10页.

[4]《贺铸词集》 贺铸 著 钟振振 导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 2013年6月第1版 第1-2页.

猜你喜欢

贺铸青玉案才情
班婕妤,世间最具才情却孤独的女子
青玉案·元夕
贺铸:人生总有一段路要自己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近十几年来贺铸词研究综述
才情不让须眉——尤春梅山水画印象
锦诗:青玉案·元夕
才情为君绽,笙箫水云间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
同来何事不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