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你对这个世界有好奇……

2016-07-04刘娜

金融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李成博览纪录片

刘娜

李成才:中国纪录片导演,作品《华尔街》《货币》《大国崛起》。中国纪录片协会理事。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纪录片政府奖、中国金融启蒙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目前正在执导《创新之路》《百年金融》。

“……她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上,她在亚细亚海边的贝壳里,她在太平洋岛的石头上,她在印第安人的珍珠项链里;她阳光,成就了一切的一切,让自由成为自由,让财富成为财富;她冰冷,定义了今天的格局,让欲望成为欲望,让战争成为战争;如果将人类的250万年压缩成24小时,那么她伴随人类不足3分钟;人们知道她从哪里来,但不知道她到哪里去,她,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

这是纪录片《货币》的片头解说词,这部片子,李成才带着团队分赴意大利、希腊、英国、法国、德国、南非、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内地拍摄了三年,这个片头他整整放在心里思考了四五个月,时至今日,李成才依然可以随时随地背诵出来。

《货币》的片头,是紫色的花海,空中反射着阳光的五彩气泡,及在花海与阳光中探寻着的孩子;和他三年前所拍的《华尔街》相比,这部纪录片整体感觉更为舒缓、温和与温暖,片头解说词中对主题的指代也由“他”变成了“她”,而显得更有生命感。

对李成才的采访,从一个好奇开始,“他的作品和阅读有什么关系?”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金融博览》:您提到过很多次《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为什么您会一再提到它呢?

李成才:我们通常说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因为它的出现而开始了社会分工,这挺抽象的。这本书中,马克斯·韦伯没有一上来讲这些概念。他先讲了交响乐,为什么在西方会出现这么复杂的音乐形式,为什么在17~18世纪会诞生这些,为什么在一个乐团里可能出现大提琴、小提琴、管乐等等形式,这样明晰的合作与分工来自于哪里?

韦伯把这些归结于货币的诞生。因为货币的出现,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技艺货币化,凭技艺生活,在货币不发达的地方,很难想象能诞生那么多的职业与工种。货币的分工,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发明,对人类的容颜、人类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韦伯从音乐、建筑开始谈货币,之后才谈为什么是在欧洲诞生了资本主义雏形,为什么会在美国出现标准资本主义样式。从韦伯的书里能感受到,货币所承载的绝不仅仅是价值尺度的问题,事实上它干预、参与,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秩序的改变。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7~19世纪,这三百年,一批厌倦了皇权、神权的冒险者带着欧洲的理念,也带着“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不可剥夺的理想去往美洲建立了美国。资本是不是有罪恶几乎在每一块土地上都曾经有过争论,但在美国总体上没有过。美国梦很大一部分是财富梦,追求美国梦,意味着你通过自己的劳作,自我实现,个人的梦想也是资本化的。

不过,韦伯,包括卡尔·马克思都没有预料到20世纪之后,美国崛起之后,资本也会有低头的时候。比如扎克伯格,32岁,一个想法就战胜了资本,知识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那么厉害的资本开始向思想低头。韦伯当年并没有预料到这些,但他的书前面写得很好。

《金融博览》:这本书是您团队的必读书目?

李成才:是的,必读书目之一。拍《货币》时我要求所有导演组成员必须读这本书,除此外,必读的书还包括西美尔的《货币哲学》、弗里德曼的《货币之祸》、尼尔·弗格森的《货币的崛起》和周其仁的《货币的教训》。这些书多是从货币与人类文明关系的角度来看货币。我们专业,我们视角宽阔,我们才能向观众传递专业与广阔的东西。

读书是我们的规定动作,从开拍前策划一直到最后,读书是贯穿整个过程的。我们不断请专家来讲,不断找书来看,我们的剧组里面外面都是书,全是书,每个人都要读书,我们的创作团队,看书是必备的,没什么特别。

《金融博览》:可以谈谈《货币哲学》吗?

李成才:这本书完全是从哲学的层面探讨货币。哲学讲人性是什么,讲宇宙是什么,讲人与宇宙的关系,《货币哲学》是从这样一个宏大的体系中去探讨货币的位置与作用。我希望从一个更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货币,而不再是工具式的探讨。

中国人多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西方一些较早的大哲学家,比如苏格拉底喜欢去谈人性与宇宙、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为有这样一些价值观的存在,西方才能够拍出像《海洋》《迁徙的鸟》《昆虫的世界》那样充满了人文气息的片子。中国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它的苦难不亚于犹太民族,我们的传承有断档,从价值观上说,我们现在在看待人性、宇宙与自然等方面上有欠缺,我们缺少对生命本身的尊重,这让我们拍出来的东西不好看,因为里面缺少对人的关怀。我希望我拍的纪录片是有“气息”的,是和我的观众能建立联系的。

《金融博览》:感觉您的作品越来越温和。

李成才:中年应该是宽厚的,我相信我的片子会越做越优雅。从做《华尔街》起,我们就已经定了不批评,不奚落,不指责,不凌驾的原则,用温和的语言表达明确的态度和立场,这也是纪录片应该有的语境。

社会离不开金融,金融会让社会越来越好,这是我们的基调。我不会轻易去指责,中国金融还远不发达,急需借鉴、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我的第一收视群体是中国人,我们需要让人们有对金融的信心,如果片子只是激起人们对华尔街甚至对金融的反感,那么损失最大的是中国人自己。

我个人也不喜欢纪录片中那么多打打杀杀的东西。我是受巴赫的影响很重的人。他的音乐听完,会让人对生命充满了希望。他的个人生活多不好啊,他能感受到生活的不堪、凌乱与慌张,但他选择了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表达,去表达对生活的眷恋与对美好的彰显,听他的音乐就是一种被洗礼的感觉。人性是要相互激发的,爱不需要用恨来表达,美不需要用丑来衬托,爱与美的选择会变成一道推动世界前进的力量。

《穿蓝色长袍的国度》

《金融博览》:您42岁拍《大国崛起》,45岁拍《华尔街》,48岁拍《货币》,这中间阅读对您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呢?

李成才:我拍的这类影片是带着问题去思考的影片,我要给观众知识和故事。可是,我们能有多少知识啊,我们只是对某个事件、问题有情感,有些感受、有些好奇,就驱使着自己去发现、去整理、去表达。弄不明白,又不想人云亦云,然后就开始读书,开始拜访,开始解疑。再然后,某个时候,你觉得,哦,我可以表达了。

我本身是一个爱书的人,书对我来说都是特别浩瀚的,我享受阅读的过程,特别享受。我曾说自己是“读书未成先习剑,习剑无功再读书”,书对我就是相依为命,人类这么重要的思想都在这些书里面,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

《金融博览》:随着年纪与阅历的增加,您的阅读有什么变化吗?

李成才:我自己当兵的时候,年青的时候,没读过什么与人类文明、哲学思考有关的大部头的书。我读爱情小说,读琼瑶,是抱着吉他的文艺青年,现在去想,东西美术欣赏比较这类书就算读过的严肃书了。

《金融博览》:那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李成才:大概是我30岁出头,出国,开始有困惑。比较起来,为什么中国那么落后了呢?我们几千年的文明真的优秀吗?为什么差异会那么那么大呢?

一旦有了这样的疑问,我就掉进了一个深深深深的……就称它为文明的隧道吧。我想去了解,我们究竟在文明发展的哪个位置上?现实的差距是不是真的和这个文明本身的特质有关?中国的文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西方的文明又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就开始大量买书。

最先进入我视野的是黄仁宇,它的《万历十五年》《黄河青山》《中国大历史》,他关于税收的书,再之后有费正清的《剑桥中国史》……那时候就开始看一系列的书,想搞明白中国是怎么回事儿,我想全面了解真实的历史。

第二批进入我视线的,是与17~18世纪那些进入中国的传教士相关的那批书,比如立德夫人写的《穿蓝色长袍的国度》,从西方人视角看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那个系列大概有20本,也对我影响很大。

事实上,就是对世界有了一个疑问以后,开始看中国历史,看世界历史;看中国人如何描述中国历史,也看外国人如何描述中国历史。再之后,所看的书就多是和这一主题相关的了,和文明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探讨。

在这样的过程里,我渐渐知道了自己的定位,我要做一个“电视的启蒙人”。当我确定好自己位置,也就确定了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参与这个国家的进程,参与这个国家的现代化的进程,参与进这样一个古老的、农耕文明的、苦难深重的、曾经辉煌过、现在又落后了的帝国的进程之中。

《博物自在》

《金融博览》:看您的书中还有很多自然科学、植物学方面的书,《博物自在》《植物的欲望》《常见野花》《常见树木》《发现之旅》……

李成才:你见过芝麻吗?见过它在地里生长,收割时的样子吗?太神奇了,每一个果实里都有四个火箭型的小包,它们紧紧抱成一团,每个小包里都有100粒左右的种子,种子与种子间的那种力量,太美了。

植物学是一个观察性的学科,在欧洲,诞生在十七、十八世纪。那里,每个中产阶级家庭都会养植物,小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真的见过植物之后,会了解生命之中的脆弱与壮丽,才会慢慢了解生命。

《金融博览》:是了解生命的另一个途径?

李成才:人类社会是先有植物的。某一天,会去想,中国的农耕文明是怎么来的,中国为什么就叫“china(陶瓷)”,陶和瓷是干什么的?然后你会慢慢追索到食物,再追索到稻米上去,那么,是谁最先学会了种水稻?是中国人,这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它是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

农耕文明的世界,贵族家里,最好的衣服一定是丝绸,又是中国的,也离不开植物,一片叶子与一只昆虫的联姻,就导致了后面所有的故事……有一天,我可以去做一个纪录片,就叫《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做纯粹中国的纪录片。

李成才说:“我现在做的一系列影片,其实都是活在中西之间。从中国出发,带着中国的疑问,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答案。给中国人讲世界的故事。”

他当下正在忙的《创新之路》已经进入最后收尾;下一部是《百年金融》,他的案头一如既往地摆着厚厚一摞书。

猜你喜欢

李成博览纪录片
怀念李成章教授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杜鹃
庄玉庭先负李成蹊
博览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