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2016-07-04杨彩虹王开开

中州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保护

杨彩虹 王开开

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建造技艺、社会伦理和艺术审美等传统文化要素的集中体现,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传统村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甚至面临消亡,传统村落保护和抢救工作刻不容缓。为此,要强化各级政府官员和村民的保护意识,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的组织领导机构;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加快相关立法进程;组织专家对所属区域内村落进行全面普查,甄选级别、划分保护区域;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扶持力度,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遵循适度开发、适度利用的原则,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关键词: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C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6-0086-04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等价值的村落。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具传统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相同特点的传统民居建筑群组成了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建造技艺、社会伦理和艺术审美等传统文化要素的集中体现,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为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于2012年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在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已先后确定了三批共2555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习近平明确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传统村落保留了大量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承载了厚重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丢失了传统村落就是失去了对古老文明的记忆,失去了对未来规划的根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如何对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开发,如何协调好现代化发展和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关系,如何做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

1.传统村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生态自然景观资源。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最早从村庄聚落发展起来,不同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特色的自然村落形态和文化传统风俗,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都跟传统村落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是随着氏族、部落的迁入、聚居而逐渐演变而成

收稿日期:2016-04-17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新型城镇化理念下的冀南民居中的传统文化与保护研究”(201301416)。

作者简介:杨彩虹,女,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邯郸056038)。

王开开,男,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邯郸056038)。

的,多则上千年,少则几百年,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可以记录一个村庄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传统村落的历史,既是宗族部落与其他姓氏宗族迁入、定居、繁衍的家族史,也是各族人民在艰苦的生存条件下,适应环境、改造自然、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发展史。对传统村落进行恰当的保护和开发,不仅可以使当地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激发他们保护和利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又可以更好地展示和传承当地原生态的文化。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特殊的聚落群体,可以为我们研究乡村历史风范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宝贵经验。

2.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是我国文化遗产信息量最大也是最后一块阵地,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保留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各民族文化的根基。传统村落不仅保留了浓郁的历史传统风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鲜明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性和创造性。“村落是农耕文明最小的社区单位,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村落里同时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1300多项国家级‘非遗和7000多项省市县级‘非遗,绝大多数都在村落里,少数民族的‘非遗更是全部都在村落中。”①这些文化遗产精致巧妙地保存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积累的生存智慧、生活理想与生生不息的生命轨迹。每一个传统村落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庄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都是活着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更重要的是,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是后代子孙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根源所在。因此,可以说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宝库,传统村落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

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村落消失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保护刻不容缓。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的统计,“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古村落,2010年是270万个,10年就消失了90万个,现在的自然村只有200万个左右”②。“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的结果显示,更为珍稀的传统村落从2005年的5000个,锐减到已不足3000个,且其中不乏一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和没有被列入保护范围的文化遗产。”③如不及时加强保护,在快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随时面临被拆、迁、整、改、并等危险。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1.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与措施落实的矛盾

各地政府为保护传统村落的原貌,发布了不少相关的政策通告,如严禁村民对村落中的传统民居擅自拆除、翻盖,对村落里的石头房等传统建筑和设施划分保护等级、悬挂保护牌、指定责任人等。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首先,老建筑的保护维修费多由个人负担,当地村民对老建筑维修保护缺乏积极性。其次,传统民居建筑大多空间狭小、室内阴暗、设施陈旧,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求。村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的意愿较强,因而村民拆旧盖新或外迁出村建新房的行为时有发生,造成老建筑和老院落被破坏、被遗弃,逐渐老化和坍塌,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传统民居分级保护措施也没有得到实际执行。这些问题,在全国的传统村落中都比较普遍。

2.美丽乡村建设与保护传统村落原貌的矛盾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有些人曲解美丽乡村建设目的,盲目地将现代城市中的广场、道路、建筑不加选择地搬到农村,使村落失去了曲折、古朴自然的街道及具有特色的建筑,却不断涌现出一条条水泥铺设的马路、一栋栋瓷砖贴面的多层建筑。这种建设不仅破坏了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改变了原有的规划布局,还逐渐遗失了传统村落中延续至今的民俗文化、耕读文化,对传统村落的历史研究与生态保护非常不利。

3.旅游开发与保护传统村落的矛盾

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摄影爱好者,成为美院师生的写生地、电影拍摄的取景地。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者的进入,传统村落原有的宁静被打破。首先,传统村落本身面积有限,对游客开放的空间也有限,大量的游客造成部分区域承载力过重。其次,对利益的追求促使村民大量开办农家乐、家庭旅馆,沿街的传统民居院落被形象刺眼的现代楼房、旅馆、农家乐建筑替代。虽然村落外观变新了,室内空间大了,吸引了外来客人,增加了收入,却把原有古朴自然的村落景观破坏了,失去了传统村落的独特价值。

4.传统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后继乏力

我国农业社会历史悠久,因为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各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而传承的主体是生活在那里的人。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加快,许多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广大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或迁居城里,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村子里出现大量空心院落,居住在老村落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村落面临着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后继乏力的问题,这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策略选择

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应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多策并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强化各级政府官员和村民的保护意识,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的组织领导机构

应广泛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普及宣传,充分利用宣传平台,如电视、网络、广播、报纸、手机等,推出相关的主题讲座、专题研讨、学术交流、文化展览、视频宣传制作等,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专题课程探讨,以强化保护意识,使大家认识到国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不是自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重视传统村落保护的良好氛围。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做好。政府必须起到监管作用,建立相应的传统村落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保护工作机构,明确保护管理责任主体、相关政府职责、经费来源等,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这些部门政绩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调动当地基层政府和群众的保护积极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全面覆盖的工作体系。

2.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加快相关立法进程

目前国内尚没有一部能完整涵盖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法律,为了遏制传统村落频遭破坏现象的蔓延,制止对传统村落的无序开发,立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势在必行。要尽快制定《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明确传统村落保护的法律责任,内容至少应包括:传统村落的格局和形态,村落人居环境、土地水系,语言文字、精神信仰与习俗,具有地域或民族特色的传统戏曲、传统工艺、传统产业,具有地域或民族特色的整体空间风貌等。

3.组织专家对所属区域内村落进行全面普查,甄选级别、划分保护区域

要发挥相关传统村落保护专家的作用,在专家指导下对传统村落进行评估,对所属区域内的传统村落进行全面普查。首先,做好对辖区内有保护价值的村落、民居、庙宇、宗祠及单个树、桥、塔、墓、特殊构件的普查登记,对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民俗、历史名人、故事传说等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其次,根据专家意见制定相关保护规划,作好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最后,政府加强对有称号的传统村落的验收、复查和重新评估力度,做到持之以恒、可持续发展。如具有称号的传统村落后期破坏严重,则取消其传统村落、文化名村等称号,并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公布,以增强当地群众对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视。

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传统村落进行分级监管和规划指导。可根据传统建筑年份或保存的完整性,依次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环境协调区三种区域,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实施保留、修缮、拆除、再建等应对措施,保持建筑的整体风貌。改善、协调环境,保证传统村落整体完整,与村落的建筑物、构筑物一起构成优美、原汁原味的新农村。

4.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扶持力度,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各级政府应将传统村落保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增加财政扶持,对编制保护规划、修缮历史街区和古建筑、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村落进行重点补助。传统村落的保护基金不是一次性的、短期的基金投入,传统村落的保护也不是一个人、单个群体独立完成的,应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模式,建立起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共同出资的机制,吸引多种资金加入运行。鼓励各地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融资,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调动社会和个人参与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

5.遵循适度开发、适度利用的原则,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建筑保护,又要遵循适度开发、适度利用的原则,关注村落的民众生活,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变传统村落贫穷落后的局面,使传统村落里的村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要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保护好现有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与建筑遗产。建设新村应对传统村落进行合理规划整理,遵循不损害传统村落里建筑本体、建筑格局、历史风貌的原则,改善路、水、电、暖、通讯等基础设施,使不愿搬出传统村落的原居民也能够在世代居住的传统村落里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延续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在不破坏传统村落整体格局的周边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凸显现代化,而且要建设有自己味道、有民族风格、有地方特色的村落,避免千篇一律。

此外,还要依托当地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探寻适合本村的旅游发展模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利用是有效的保护和具体发展途径,合理的开发利用既要保护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和原有格局,又要保护传统村落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当地民俗文化、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开发的力度加大,就业机会增多,可以留住本村的人员在当地就业,祖先的智慧、前辈的经验,会在他们身上得到传承和升华,并一代代延续下去。

四、结语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尤其要加强文化保护,传承文化基因,保留文化记忆,真正打造特色景观与文化品牌相一致,满足新农村居民的家乡情感、生活情感、历史情感、文化情感,真正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做到“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

传统村落是我们研究传统建筑的实物依据,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不仅可以为创造具有地方风格的新建筑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及借鉴,同时也可以为改善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提供实物例证。

注释

①《冯骥才济南纵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成为被冷落的角落”》,《济南日报》2012年6月6日。②《古村落生存现状:有的遭拆迁毁坏有的合理开发》,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5/10-20/7578007.shtml,2015年10月20日。③李佳霖:《加快立法进程保护好传统村落》,《中国文化报》2015年3月12日。

参考文献

[1]程海帆.传统村落更新的动力机制初探——基于当前旅游发展背景之下[J].城乡建设,2011,(9).

[2]胡彬彬.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立法建议[J].人民论坛,2015,(3)下.

[3]周乾松.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对策[J].城乡建设,2014,(8).

[4]周乾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J].长白学刊,2013,(5).

责任编辑:绿叶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Yang CaihongWang Kaikai

Abstract:Traditional village is not only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the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non renewable. It i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such as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social ethics and artistic appreci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some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have been destroyed in varying degrees, some even face extinction. Therefore, the protection and rescue work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urgent. We must work hard from five aspects. Firstly,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and the villagers,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Secondly, protect according to law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legislation. Thirdly, organize expert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villages and divide the different protection area according to the level. Fourthly,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develop relevant supporting policies. Fifthly, follow the appropriate principle and develop the tourism resources reasonably.

Key words:beautiful countryside;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utilization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保护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