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
2016-07-04张海英
张海英
摘 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对于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针对当前国企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剖析原因,为全面优化企业内部环境、确保企业内部控制高效运行提出一些构想和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环境;原因分析;解决对策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内部控制就会形同虚设。特别是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唯有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不断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才能有效防范和抵御经营风险,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向前发展。
一、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机构设计不科学,运行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由于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有效地执行力,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监督部门作用弱化,导致企业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大大挫伤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尤其是在国有股或法人股控股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股东大会做出的决策通过行政命令横加干涉,很多中小股东的知情权和表决权得不到切实保障,职能作用得不到凸显。二是董事会日常运作不规范。在多数企业中,代表大股东利益的董事长往往处于强权地位,经常代替董事会做出决定,直接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董事会实际上操纵在少数人手中。三是监事会的监督作用非常有限。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是监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职和监督企业事务的法定机构。但从目前运作情况看,多数企业中的监事会仅仅享有部分监督权,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控制和战略决策却相对有限,权责不匹配,对一些企业高层损害企业集体利益的行为无能为力,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有序进行。
(二)发展战略定位不准确,缺乏长久动力
发展战略是在综合分析企业内部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作出的科学规划。它是企业行动的指南,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很多企业对社会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分析不到位,目光短浅,盲目扩张,从而导致资源严重浪费,专业管理人才流失。个别企业高层盲目追求经营业绩,有的甚至出现违规违法行为,失信于政府,失信于银行,结果造成资金链条出现断层,企业经营失控,员工怨声载道,最后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规划不到位,没有发展合力
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竞争。但目前一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并不完善,在员工招聘、人才培养和激励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平时不重视人才储备,关键时候才临时招聘,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职工培训体系不完善,只重形式不重质量,培训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明显;绩效管理与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和高素质人才流失;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完善,企业因辞退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而引发的劳动纠纷相对普遍。
(四)社会责任严重缺失,企业公信力较差
企业单纯为了追求利润或财富,只算经济账,不讲社会责任,势必会产生偷税漏税、行业造假、破坏生态环境、损害职工利益等不良行为。诸如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职业健康问题突出,导致职工中毒、死亡事件等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部分企业唯利是图,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承担不够,忽视甚至牺牲公众和社会利益。如三鹿奶粉、双汇火腿事件,表面上看是产品质量低劣,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但实质上却反映出了部分企业商业道德丧失,最终导致巨额赔偿,企业形象受损,社会公信力大大降低,有的甚至直接引发企业破产。
二、对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一)深度调研内外环境,长远制定发展规划
居安思危,做任何事情,未雨绸缪很重要。也就是说,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既要看清楚现在,更要精准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对国企来讲,既要承担社会责任,更要更大限度的为企业员工谋福利,稍有不慎,上对不起国家,下对不起职工。所以,确保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不影响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员工共同发展愿景,始终坚持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原则,立足企业实际和周边环境影响,对企业发展目标进行长远规划和设计。既不能盲目激进,也不能过于保守,更多时候还要综合考虑盈利能力、生产效果、市场竞争、行业地位、生产规模、人力资源等内容。此外,要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根据发展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分阶段明确各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有效通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全面编制成本预算,将年度发展目标有序分解,分层次、有步骤的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最终确保长远发展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二)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合理分配职责权限
权责匹配是确保执行力和落实力的关键。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企业务必尽快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依法治企的管理理念,科学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合理分配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逐级负责,专业管理,尽快建立起“用制度管人、管钱、管物”的良好机制。首先,在企业管理中大力推行集体决策制度,依照相关法律和制度,对重大问题决策、执行部门落实和监督单位职能作用发挥进行明确界定,着力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其次,要进一步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等,努力形成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工作格局。第三,要通过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作业指导书等规范性文件和制度,让各级管理者明白自己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同时也让一线员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不好了会有啥后果,在企业内部形成“事事讲规矩,处处有标准”的良好氛围,从而督促企业上下忠诚履职,最大限度地维护股东和员工权益。
(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打造企业良好形象
首先要注重节能环保,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从大处看,环保问题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项大事业,它涉及到人类的健康与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和政府从宏观上调控经济发展节奏,就是要从源头上扭转一些企业只为眼前利益、不管儿孙幸福的错误观念。贯彻落实好党的大政方针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光荣职责。从小处看,节能减排更加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节约也是一份收入,与国与民都有利。其次,要坚持惠民利民,构建和谐企业。只有把每一位员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全力实施惠民工程,最大限度的解决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为企业员工打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们才会真正的融入企业、服务企业。第三,要热心公益事业,彰显社会责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完善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彰显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所做的工作和成就,全面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企业价值。
(四)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发展合力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良性发展的精神动力。相对于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更多的员工更乐意于由内而外的自觉行为。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通过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对员工进行思想引领,从而形成共同的企业愿景,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一方面,要结合行业特点,认真提炼和总结能被员工共同接受的企业精神,积极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另一方面,要主动应对行业经营和安全风险,有针对性的制定行业操作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凡事讲标准,严格考评追责和奖励激励机制,在员工规范员工行为上立好规矩。第三,要大力选树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文化建设搞花架子,喊大口号,只做表面文章,实际效果难以凸显。优秀的企业文化实质上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决策层的思想和意识要为大众所接受,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管理者既要靠自己的打标立样,带动和影响整个团队,更重要的是要树好典型,让员工从身边看齐,确保企业发展理念在内部各阶层融会贯通,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最终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维护的共同愿景和发展目标,从而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企业发展凝聚坚强合力。
参考文献:
[1]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10)[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3—16.
[2] 吴玉娟.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关问题探析[M].当代经济,2011(8):18—19
[3] 庄萍影.民企内部控制现状及应对策略[M].人民论坛,2010(35):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