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高校信息化建设
2016-07-04周梦菲许珂
周梦菲 许珂
【摘要】 随着科技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云平台信息化建设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身边。各大高校将云平台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点。云平台的出现使得数字与校园充分贯通,使广大师生的工作与学习更加便捷,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质量。建设信息化校园成为了高校现代化层次的判断标准之一。
【关键词】 云平台 数字化 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校园的含义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我们拥有众多资源,如何运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信息化校园的建立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一,信息化校园应该实现校园网络及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有利于学校提高工作效率与水平。第二,信息化校园应该实现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数字化,这有利于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优质的资源与学习机会。第三,我们处于一个发展快速的时代,效率极其重要,信息化校园应该开发与使用具有更高效率的应用系统。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时代发展,各大高校运用信息化建设,设立众多管理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财务收费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资源管理系统等。
1、没有完全实现资源共享。有些学校分为新校区和老校区,新旧校区都拥有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共享程度不高,而且出现了重复的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增加了高校的建设成本。学校管理者会把重心放在新校区的建设工作上,大量购置信息资源设备,但是老校区可能会出现设备老化等问题,这就会形成一种尴尬的境况。所以在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是有很多漏洞[1]。
2、服务不周,有价值的增值服务比较缺乏。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由于校园使用人数较多,用户的需求逐渐增多,这就需要信息化平台对其加以充分地考虑。长时间以来,大多高校的信息化平台服务都过于简单,大部分平台仅仅能够实现一些等基本服务。这些基本服务固然重要,但现在的高校学生需要的是多方面、多样化的增值服务。例如招生就业数据库,评估系统,知识库等[1]。这些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平台还没有实现,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也很实用的服务内容。
3、软件投入少,设备购置多。很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软件投入偏少,相反却偏重设备购置,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存在。高校在设备购置上投入大笔资金,却对使用的软件不重视,使用的软件相对初级,这样不能让硬件设施发挥最大的作用,相反,还造成巨大的浪费,得不偿失。最后,造成网络利用率低下,资源整合效用低,信息服务力度过大的后果。
三、基于云平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3.1高校云平台技术维护方便,所需成本低
云计算不要求使用者具备较高档次的设备,仅仅需要可以上网的终端设备和浏览器即可实现终端入网[2]。云计算还有一个优点,它可以将从网络所获取的的信息有效的将高校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高校因重复建设而导致的资源严重浪费现象。
3.2云存储为高校师生的数据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云技术安全防护工作集中在云端,所以云存储的数据自动化备份和消除手段可以很好的确保数据不会由于计算机硬件的问题而不见。这样就保证了存储在云端的资料的安全性和高效性[2]。总之,云技术能有效的应对信息安全问题,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周密性、和可控性。
四、云平台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措施
1、“软硬”兼施。计算机硬件设备具有更新周期短,生命周期长的特点,维护好硬件设施加强软件的投入有效地提高利用率,避免计算机过度更新换代,避免学校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浪费。避免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滞后。软件作为一种技术产品,是知识的结晶,其内在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其内在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它虽然不是实在的,摸得到的,但科技发展的今天,知识就是力量。就一个人来说,没有知识武装自己的再厉害的也不过是一介莽夫。所以不能只着眼于硬件的购置,多元化的软件购置必不可少。从基础的做起,做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购置是重中之重的事情[3]。
2、促进高校多元化的信息平台建设。时代在不断地改变,教师与学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仅仅靠一些单一的信息化平台已不足以满足学校教学与建设的需要,促进高校多元化的信息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水平的进步,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保障学校教学质量。此外,在学校方面有利于学校管理水准的提升。
3、建立高校CIO机制。CIO机制的形成的重要部分由校级高层组成,制定高水准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计划,保障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有章可循,例如各方面的筹备工作,信息建设事务的决策,合理有序的将高校信息化资源再分配,保障高校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3]。
参 考 文 献
[1]陶骏.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9:254-255.
[2]范沛然. 基于云服务的高校信息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
[3]刘洋洋. 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促进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