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剖析与对策新解: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2016-07-04罗静
罗静
一、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
作为新生事物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学术界对其尚没有统一定义,只是从不同视角进行了阐释,这些阐释内含的核心观点基本一致,即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原则是自愿参与、自由退出,服务对象主要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服务内容主要针对农户家庭个体无法实现的部分,目的主要是增强合作、抵御风险并增加经济收入等。
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仍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一,结合方式自愿化: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自愿联合方式。其二,成立方式合法化: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成立方式。其三,经营形式企业化:以现代企业组织为依托的经营形式。其四,营利方式双重化:以对外营利、对内非营利为原则的营利方式。其五,分配方式多元化: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多元化利益分配方式。
这有别于农村传统集体经济组织以牺牲农民个体利益,保障国家工业化或缴纳农业税,进行集体提留后,家庭承包收入各自分配的单一化分配方式;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的是以按资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辅的多元化利益分配方式,它有利于激活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用,提高要素使用率,进而实现集体经济组织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二、剖析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
由于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级,且发展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多变,因而目前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七大层面:
1.合作意识淡薄,自生能力趋弱
2.发展资金不足,竞争力削弱
3.经营形式单一,缺乏产业支撑
4.人力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
5.民主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内部人控制严重
6.剩余索取权不明确,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双缺失”
7.政府行政介入不当,介入“度”难于掌控
三、创新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体系
本文试图从塑造农村新型合作文化、强化财政“适时、适度”扶持力度、明确剩余索取权、把握政府介入“度”等方面入手,构建新型对策体系。
1.提升农民合作意识,塑造农村新型合作文化
提高农民合作意识,塑造农村新型合作文化,具体可从两个层面努力:其一,通过典型示范与引导,降低农户间合作成本,增加合作收益,提高单个农户的合作意识。其二,通过政策支持,提高合作社的合作意识。其三,塑造农村新型合作文化。
2.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强化财政“适时、适度”扶持力度
主要措施包括各地政府可以按征收土地出让金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土地补偿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农投公司的作用,为缺乏发展资金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必要的信贷担保等。
3.创新经营形式、走多元发展道路,增强产业支撑
4.创新用人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
面对人才缺失的状况,必须创新用人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
5.创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其一,在各级设立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确立集体经济的专门管理主体。各地政府应尽快研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在其管辖范围内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予以规范,对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产生及其权利义务进行界定,同时,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章程、规章制度等。其二,健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证制度,赋予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任何经济组织要真正融入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就必须拥有明确的法人地位,具备法人资格。其三,建立健全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管体制。相关部门要指导、督促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公司法》要求完善相关手续,核实其利益联结机制、分配机制等。
6.明确剩余索取权,实现机会主义行为减少与监督成本降低的“共存”
在道德层面,可以提高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者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树立其为集体服务的强烈心理,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但这一措施的力量有限;在经济层面,可将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分配给经营管理者,使其与全体社员利益取向完全一致,形成利益共同体,以减少其机会主义行为。
7.把握政府介入“度”,真正履行“支持”职责
政府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把握好“度”,并在遵循平等性原则、市场化原则、制度性原则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以下三个层面:即维护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本质属性,使其始终是农民自愿结合并为其共同利益服务的经济组织;增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能力,增强为社员谋福利的能力,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推行合作制度,促进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壮大规模获得更大发展。
当然,政府对于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支持必须在构建二者顺畅、常态化的信息沟通机制的基础上,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资金瓶颈、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引入等问题,以确保政府正确的支持行为和较高的支持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