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读出“真善美”B
2016-07-04曾利
曾利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体验性阅读即是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或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与课文的角色进行沟通。在感悟中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激发创新意识。
怎样才能在阅读中体验真善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切入点,营造教学氛围,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出“真善美”。
一、创设情景,激励表演——于表演中体验
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文中,有很多故事情节很生动的文章,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文章,把文字变换为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情、景交融,更加深入地体验文本。如,我在教学寓言《守株待兔》时,就让学生回忆平时在生活中的一些侥幸行为,如意外捡到100元钱,那我每天都到曾经捡到钱的地方等待行吗?学生就带着这个侥幸心理,去试一试。结果全班同学都理解了这个寓言的寓意,这种侥幸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
二、挖掘教材,创造想象——于想象中体验
语文课本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的蓝本,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却并不是简单接受文本内容,而是自觉地参与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创造,特别是对文本中由于省略号空白或情节不明朗等模糊的地方会做出种种补充和拓展想象。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心田上的百合花》时,在课文结束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悬崖边第一株盛开的百合花,面对前来欣赏的游人,你会想象些什么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写,然后再将自己想象为一株百合花,聲情并茂地朗读。
三、读懂文本,激发感想——于作文中体验
学生的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感想,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引起学生创作的激情,然后因势利导,给学生创设习作空间。如,我在教学《许世友四跪慈母》一文时,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了许世友对母亲的孝心以及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这是与孩子的情感体验联系很密切的感受,因为孩子们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母亲的爱。于是,我让学生以《母爱》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对母亲的感谢,或者写一写你与母亲间令人感动的事。结果,这次的作文全班学生都写得很好,表达的感情很真挚。
总之,体验性阅读就是要师生共造有利于阅读的情景,实现教学在阅读中体验生活。让学生真切地走进文本,通过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体验文本的真谛。我想,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新课程标准推崇的,才是真正意义的体验阅读。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