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B

2016-07-04杨渝

新课程·小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学性评判写作文

杨渝

一、怎样避免作文的同化

在自改互评中,当我们在肯定优秀时,既给了其他同学一定的启发,也让一部分同学产生了依赖。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讲解范文后,重写作文时,跟风、雷同之作不少。作文教学的前期更加明显。当然,起步时的模仿是必不可少的。但随着年级的增长,这成了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怎样让孩子们的习作具有个性,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我想阅读是至关重要的。

二、农村小学学生怎样解决课外阅读

作文写得好的,往往是阅读丰富的同学。他们在阅读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词语,也掌握了一些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我班65个学生,绝大部分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基本上没有课外阅读。没有课外书,更谈不上家庭现代信息教育了。孩子们不缺乏生活与情感,缺乏的是思考和怎样用文字表述。课本与课堂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课外阅读本是一条路,对于他们此路却不通。班级、学校、社会和家庭都不能满足这个需求。我鼓励家长给孩子买课外书,收效甚微。个别能买的家长买的却是《小学生作文大全》,这是我所反对的,急功近利与条件的限制造成了这样的现实。《作文大全》是否就是作文的捷径?

三、作文教学有没有捷径

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另外的一种模式:让学生背几篇作文。因为我们每期作文教学的要求是一定的(八个单元,八个作文)。背作文的效率在考试中显得更高,风险更低,也省事省力。这就暴露出来评价机制的问题。虽说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考试对于老师与学生来说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如果我们能比较轻松地获得更好的分数,是否还有几经挣扎而风险更大的努力的必要?孩子从小背作文与自己写作文,对他们今后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谁又来做这方面的调查评估?

四、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新课标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即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孩子掌握怎样用文字去正确地表述。那作文的文学性呢?它是不是我们作文教学首要追求的目的呢?如果不是,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评判孩子们的习作呢?在现实中,文学性已成为评判的重要标准。这样拔高了要求,势必伤害孩子们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并让孩子养成“假、大、空”的习惯。作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以文字的叙述说明为主,有文采的、文学性强的习作不该做特别地追求。考试中对孩子习作的评判打分具有至高的导向性。因为这些必将影响作文的教學,也就会影响作文的批改。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编辑 杨 倩

猜你喜欢

文学性评判写作文
交流与评判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写作文的烦恼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