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困难,就没有智慧
2016-07-04张须海
张须海
时间:2013年10月30日中午
地点:成都市锦江区成师附小华润分校
事件:班主任老师将在该校举行的朗诵比赛中,没有遵守会场纪律的几个学生带到办公室进行教育,要求他们回家写书面检查。下午学生李某某,在其自家居住的高层住宅小区坠楼身亡。
这一触目惊心的教训,不得不令我产生这样的思考:这些孩子的心灵是否太脆弱了?一些小事尚且如此,假使他们长大后,遇到更大的挫折,又会如何?而造成他们这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原因和父母在家的疼爱,和老师在校的庇护是否又有某些联系呢?我们这些园丁是否应该在给予孩子们关怀、表扬的同时,还应该对我们的孩子们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有关不怕吃苦、不畏挫折的内容,采用“明晰道理、换位思考、渗透熏陶、付诸行动”等方法,教育孩子不畏艰难,以信心和勇气面对困难、面对人生,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孜孜以求、努力奋进。例如,学习《海伦凯勒》时,从学生课外搜集到的材料中,知道海伦凯勒是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五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成的教材或教师自己研发的教材都可渗透挫折教育,从人物中、事件中让孩子懂得,面对挫折不是怨天尤人,灰心失望,而是把失败的痛苦转化为再奋斗的动力,鼓起勇气,加倍努力,愈挫愈勇,最终成功。
二、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强化挫折教育
1.创设挫折情境,提高孩子的挫折耐受力
挫折非人所趋,但人无法逃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挫折本身有很大的教育價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适当的困难和挫折对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大有裨益。我们可专门设计一些越野、远足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炼意志,“增益其所不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和参与义务劳动中,克服对成人的依赖性,提高面对困难的承受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逐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精神。
2.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活动,进行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可选取的榜样有中外著名人物、有全国著名的少年英雄等,如现实中自造逆境、锻炼自己的赖宁;失去双臂、自强不息的成洁;身有残疾、卓有成就的张海迪;少年失学、奋学成才的爱迪生、高尔基;忍辱负重、发奋著书的司马迁……这是远的榜样,令人心灵震撼。同时身边的先进,学起来更亲切,如,下岗工人重新就业、创业等。
三、利用各种挫折事件,深化挫折教育
1.利用环境挫折,加强教育
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动机可能无法实现,对此准备不足,就可能导致心理失衡。每当班中班干部改选或大队中队干部调整时,人员变动总会较大,有些同学会因未选上,而导致心理失衡。针对这一情况,我总会在选举之前,搞些“假如我落选”“为啥别人不投我的票”的小型讨论,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2.利用个体挫折,深化教育
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教师以敏锐的职业目光,及时捕捉孩子们身上的挫折事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孩子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开朗坦诚的性格,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
但凡最终成就事业的人都是从挫折中锻炼出来的。让我们学校、家庭、社会齐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科学地实施挫折教育,以培养孩子坚韧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奋发进编辑 杨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