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研究

2016-07-04季仁东王晓燕陈宏明张宇林

亚太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电子信息工程

季仁东 王晓燕 陈宏明 张宇林

摘 要:卓越计划专业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实践及其应用,而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更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本文结合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实际,基于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分别从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模式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和考核环节制定等多方面展开讨论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地方高校发展的卓越计划专业培养体系。

关键词:卓越计划;电子信息工程;工程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79-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1]。该计划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2]。

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应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入手,目前已有很多文献分析讨论了如何加强卓越计划专业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3]、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4,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等。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1年被遴选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过实践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为探索出一套符合地方高校发展的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卓越计划专业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卓越计划专业更加重视对学生工程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只是依靠校内实践平台进行训练,效果肯定难以实现预期培养目标,也不能体现与非卓越计划专业学生培养方向的明显不同。因此必须联合相关企业,结合具体实践工程项目,让学生参与具体项目各个阶段的开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具体而言,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可以整合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利用高校的科研平台优势,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结合企业工程实践平台优势,提高学生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在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能够综合在学校所学知识,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工程应用型培养,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生产技术,同时也能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主动性,为在未来激烈就业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提供保障。

2.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在淮阴工学院的具体实施

淮阴工学院从2012年开始组建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班,为切实提高培养质量,班级人数初步设置为20人,通过召开多次不同形式的会议,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及学校管理部门共同讨论制定工程应用型教学模式培养实施方案。

(1)培养方案修订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修订流程总体分为调研、修订和论证三个阶段。

1)调研:首先进行了校内调研,主要通过校内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了解原有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及其遇到的问题,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工程应用型教学内容比重;其次,对国内部分重点高校及其同类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取其所长,为我所用;最后,对淮安及其周边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更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2)修订:根据前期调研结果,提出了具体修订要求,组织修订人员,统一中心思想,对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及时把修订结果反馈给专业老师,汇总反馈结果,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明确体现工程应用型教学特色。

3)论证:邀请其他高校和企业专家对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专家组通过提问、讨论,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和完善建议。通过论证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目标、完善了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模块方向与企业需求的充分接轨,为实现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标提供了保障。

(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平台、专业大类平台、专业平台、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构成,每个平台由相应课程模块组成,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上面更加突出了理论学习与工程需求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体现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各项要求,具体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要求: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0%;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不少于总学分的30%;学生在企业完成的课程与环节的学分数不少于总学分的/1/4;在掌握专业基础课知识后,进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嵌入式应用平台模块和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块。

(3)培养模式设置

“卓越计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采用了“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其中“3”为三年基础学习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1”为累计一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阶段以企业培养为主,即进入“卓越计划”模式的学生除完成学校规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外,另外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机制在企业或科研院所完成一年的学习。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项目真题真做。即学校培养为主“3”的教学内容含有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内容,企业培养为主“1”的教學内容则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承担。

(4)实践基地建设

实施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实践基地为重要组成部分。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利用多年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围绕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具有行业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目前学院已与江苏苏仪集团、江苏瑞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淮安亚光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外学生实践基地,保障了卓越计划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工程应用型教学的顺利实施。相关企业对在外实践锻炼的学生分配指导项目和指导教师,学生由最初参与项目到逐步实现独立完成工程项目,在完成企业的科研和设计任务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5)考核环节制定

对学生的考核工作也要根据培养特点分阶段进行,设置每個阶段的具体考核指,以保证学生工程实践项目的顺利实施。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两个阶段。首先有校内指导老师进行关键理论知识指导,给出具体实践项目要求,然后到企业进行具体实践。在校内学习阶段结束后,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情况及基本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保证其对工程项目关键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有较扎实的基础;而在企业内的实践阶段要结合其项目开展进度,在项目选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环节分别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保证其工程应用项目的顺利完成。

3.结语

培养卓越计划专业学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流程,而基于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则体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之间的紧密合作,在工程实践项目中可以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并改进其中的不足,同时借鉴同类高校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强化企业工程项目实践环节,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学校发展的卓越计划专业培养体系。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淮阴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资助(JYC201306);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资助(2013JSJG514);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资助(JGZZ14_122)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3.

[2]武雪玲,牛瑞卿,王毅等. 面向“卓越计划”的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 2015,(93):28-31.

[3]何丽华,屈国普,李小华等.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31(2):79-83.

[4]平琦,朱杰. 卓越计划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大学教育, 2013,(24):46-48.

[5]刘凤春,陈希有,牟宪民等.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1,33(5):10- 12.

[6]白艳茹,王旭,王小宁. 卓越计划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29(3):222-224.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电子信息工程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