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B
2016-07-04张叔全
张叔全
随着教育机制体制改革,新课改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当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弱,在小学教学阶段,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例如在讲解“比和按比例分配”这一问题时,教师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将难点进行简化,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相应分析,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当下我国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学习知识,大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新课改不断深化改革的情况下,传统的课堂教育最大限度地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被动地学习,没能很好地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例如,在讲解分数乘法问题时,教师在课件制作时,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卡通的图像进行设计,引起學生的注意。课程讲解时,要注重对现代化教学软件的应用,通过“微课”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帮助下,更好地理解问题。
三、数学知识要注重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
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学习当中。例如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中,在对圆的问题进行研究时,综合应用这一板块中,涉及了“研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这一内容。这一板块注重将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生活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编辑 姚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