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意义的阐释和建构

2016-07-04郑秋芳

文理导航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

郑秋芳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意义阐释和建构的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意义重大。文本的选材上更加注重人文性、教育性和时代性,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能力的培养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意义的教学越来越被更多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所重视,这也是我国语文教改中的一大亮点,是语文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该如何贯穿这个教学要求呢?还需要广大一线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情,作深入的研究,共同开创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纪元。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材在选取上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文本的选材上更加注重人文性、教育性和时代性,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能力的培养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培养学生方面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从而在社会中能够拥有一席生存之地,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审美。所以笔者在本文从文本的意义角度浅谈如何去阐释教材中文本的意义以及如何去构建其教育意义。

一、高中语文教材中文本意义的阐释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文本的人文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德文化内涵、思想文化内涵以及情感文化内涵。在道德文化内涵方面,很多课文记载了古今中外当中杰出人物的事迹,在他们的身上显示出了光辉的道德力量;在思想文化内涵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正如“忠言逆耳,但利于行”,只有真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利于自己的成长;在情感文化内涵方面,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一些优秀诗文就掺杂了作者的丰富情感,而作者的这些情感价值内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建构文本的意义

1.文本中人文性的建构

人文性是指人类对自己的自我关怀,外在的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等诸多事物的追求,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精神文明遗留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学生在这些作品身上能感受到、领悟到、学习到更多的优良传统和道德情操。例如,人教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充分理解此文所要体现的人文教育,我设计如下一个问题:在此文中,蔺相如面对秦王和面对廉颇两个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面对强大的秦王,为了赵国的利益,一点也不害怕,而是据理力争;而面对一介武夫廉颇,蔺相如却屡屡退让,不和他争辩。请问在这两件事情的对比上,你能感受出蔺相如身上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点?(通过这两件事情的对比,我们能感知蔺相如是个智勇双全的人,对待敌人,坚持原则,毫不退让;在处理内部矛盾上,却能顾全大局,冷静地处理事情)。

2.文本中蕴含情感价值的建构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在古诗词中尤为突出。例如李煜的《虞美人》,李煜在位南唐后主时,不理朝政,天天只知沉緬于女色。当他沦为阶下囚的时候,整天被“悲苦、悔恨和愤慨”所包围,发出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所以在本词的学习中,我们应该从词人情感出发,把它作为反面的教材,让学生明白一些深刻的道理。

屈原的《离骚》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和李煜的《虞美人》相比,更具有正面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屈原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美政”思想上,“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他认为作为一个统治者,不能荒淫无度,作为一名臣子,而不能只顾私利,不顾百姓的死活。

2)屈原忠于职守,忠于国君。但他有自己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并不是君主的奴仆,也不是那些贪官污吏的合谋者。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可见诗人是如何地固执己见,不愿与“鸷鸟”同群。

3)屈原具有坚强不屈和牺牲的精神。屈原在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以及人生理想时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或者生命,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在《离骚》作品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和“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就是诗人在追求人生理想或政治理想时坚强不屈,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表现,这样的教育对于学生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3.文本中人生审美观的建构

语文的文本是一门渗透了美学的艺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建构和文本的意义离不开。我们就指导学生去品味人间的“千种风情,万份情感”,并随时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在阅读文本的时候能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形成富有个性的、健康的审美观。所以说,阅读教学应该以建构文本的意义为指向,特别是要指引学生去审美体验文本。就高中生而言,他们的审美观更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其情感因素尤其占据了更多的比例。如果学生不能养成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则会影响其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从而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例如庄子的《逍遥游》中,其蕴含的宁静恬淡、自然淡泊的审美思想对于廉洁等思想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教育的最好语句,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能受到美德的熏陶,能够自觉地培养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意义的教学越来越被更多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所重视,这也是我国语文教改中的一大亮点,是语文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该如何贯穿这个教学要求呢?还需要广大一线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情,作深入的研究,共同开创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官炳才.《语文教师涵养“小课程”意识》[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5(Z1):45-46

[2]成晟.《浅谈文本解读中对文本内在规定性的坚持》[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4(09):12-13

[3]喻秋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J].江西教育,2013(11):23-24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