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果的方法
2016-07-04唐颖磷
唐颖磷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更是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教师为了把作文教学做好,学生为了把作文写好,彼此都付出了许多努力,却经常收效不大。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不光是技巧和能力,还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因为学生要表达他的思想,首先起作用的就是他的写作心理,这种写作心理在整个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发挥着调节和制约作用。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入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如幻灯、录像、录音,特别是电脑多媒体,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作文教学情景,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使学生有景可观,有情可抒,有事可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达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目的。
二、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写作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例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那么,如何积累这些材料呢?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例如:我在《颐和园》这课结束后,让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说说自己学了哪些好词佳句,认为哪些片段最优美。学生在课堂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既能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又能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事情。例如:每组织学生做一次公益活动或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就丰富了。
三、根据学生心理进行命题
内容上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第一,用半命题、自由题和“问题”式命题替代传统的“命题”方式,如“我能不……吗”“我讨厌……”,“我想……”都给学生留下补充的余地。学生更感兴趣的问题式的习作训练,如“迷路后怎么办”“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主持人”“冬天来了动物们怎么想”。第二,以“系列作文”替代“单一作文”。可以一反传统每次习作孤立地写一个题、写一种体裁文章的做法,有目的地组织活动,进行一系列的作文训练。
四、注重作前,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真实的事,只有真实,才容易情切;只有事小,才能把握,写作文才容易有味。如写人是写作训练中的重要内容,要想写好他人,可以从“我”写起,因为“我”是自己最熟悉的人。可以先写“我的优点”或“我有一个明显的缺点”,然后再把外貌、性格、爱好综合起来,写“我的自画像”。从写“我这个人”的过程中学生就能领悟到怎样来写好一个人。
五、符合学生心理进行评改,注重作文的评价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及其重要的环节。顺应学生的心理,组织好作文讲评,能使作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让学生成为讲评课的主人
最基本的方式有“学生主评,教师引导”。①自己修改。学生对照作文题目要求,看自己的作文哪些意思写得不明白,哪些内容写得不具体,哪些语句写得不恰当。学生自己修改主要是改作文内容。②同学互改。在自己改不下去的时候,可在小组里互相交换改,也可请自己信得过的同学帮助改。主要是改文字的表达方式。③教师指导。在修改过程中,教师可参与指导,学生有困难,也可随时向老师质疑。此外还可通过“教师先评,学生参与”、“典型主题,全班補充”、“分组评议,教师点拨”的形式进行。
2.要因人施教,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老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棍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xxx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的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做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让一个差生得到鼓励,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学习信心。 一般来讲,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实际作文水平大致分为三个层次:①优秀层次,在观察、思维、表达等方面有比较坚实的基础;②一般层次,语病少,文字基本过关;③较差层次,作文内容较空,语病较多。对优秀层次,讲评时再观察、思维方法和写作技巧上进行点拨,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写作能力。对作文较差层次,讲评多从观察、字、词、句等最基础的方面进行详细指导,增强他们的信心。
总之,想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