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B
2016-07-04彭露梅
彭露梅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对节奏感的熟悉与领悟是对音乐认知的基础。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讲,不只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教学,完成对学生音乐歌曲教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情与音乐素养,这是实现学生课外素质学习的关键。与传统的知识教学相比,具有更客观而复杂的素质培养任务。所以如何通过提高音乐节奏感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培养;教学方法
音乐是生命的音符,是生活的色彩。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触动,对音乐产生热爱与欣赏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以音乐为趣,以歌声为情的习惯,从而使学生懂得用音乐调剂生活,用歌声装饰心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学习音乐,教师应当从学生的音乐基础抓起,注重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让学生在熟练的音乐节奏感体验中真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奏感,我们需要从音乐节奏感的兴趣入手,通过课堂游戏、生活融合、肢体配合以及音乐欣赏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本身就具有较大的模糊感与陌生感,所以对小学生来讲,通过音乐播放与歌曲教唱对学生音乐节奏感兴趣的提升与培养,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小学生兴趣较浓的儿歌,对那些节奏感强、愉悦动听的歌曲进行教学,或者通过课间的音乐游戏进行节拍练习,或是即兴的音乐剧本的表演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这些对学生音乐兴趣的提升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自然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强烈的节奏节拍,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从自然界的声乐语言中对学生进行启示与感染。比如,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从它们富有节奏的语言中感受音乐的节拍;可以让学生练习或者聆听自然界泉水叮咚、北风呼啸等自然现象的声响,从中感悟音乐节奏;还可以通过边听音乐边拍手、跺脚以及摆头舞蹈等多种肢体语言来表现与感知音乐的节奏感;还能通过儿歌编曲,如“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儿歌来师生互动,在提升课堂气氛的同时,自然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
要注重学生课外的音乐兴趣,通过推荐学生听一些节奏感强的歌曲,以及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歌曲节奏的引导等,教师可以更深刻地培养学生对歌曲与自然音乐的节奏感悟能力。通过不断的音乐熏陶与歌曲欣赏,加上课堂学习中注重学生的节奏感把握和教学游戏,努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培养的关键。真正在课堂上注重技巧性地提升學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龚妍.如何提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J].陕西师范大学,2014(9).
编辑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