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尊重差异,提升效率”的そ萄Р呗匝芯砍跆
2016-07-04吴鑫鋆
吴鑫鋆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课程理念,提出教育要“尊重差异”,学科教师开展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更要“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基于我们对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研究,特别是考核机制还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如何能让一个班四、五十个完全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师的引导下,都能保持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都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和展示机会,又能确保全班学生整体数学学习的知识于技能过关?我想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经历中的感悟谈谈自己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尊重差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22-01
一、目标与学生相符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教学活动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水平上尽可能的发展够,且身心愉快。教材也努力用生活中的情景来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是用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了解了这一点,数学教师就不必太苛刻的将教学目标整齐划一,而是因人而异,着力点不同。这为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中尊重差异,兼顾差异做好了认识和动机上的铺垫。
二、根据教学内容,分层设定目标,分层关注学生
数学课又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一个部分的知识点需要用几个课时来学习。根据每个课时课型的不同,教学重点的不同,教师重点关注对象的确定应该有所差异;
1.新课教学。数学课的第一课时重点是要带领同学们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下,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中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点,掌握基本的数学能力。
我们以三年级上册的“乘法”这个单元教学为例,这一个新知教学课,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包括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对于这种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新课教学,教师就应该更加关注普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特别是大部分中等学生。因为优生在这类基础学习中不会存在问题,甚至主要起到协助教师带动大部分学生的作用。而少部分学困生应该跟着大多数学生尽量的以努力参与跟进为主。这样教师集中全力面向班级75—80%的同学开展教学活动,加上10 %左右的学优生,完全应该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乘法”的教学,也就是说90%以上的同学通过第一课时的新课学习,能够较好的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算理和方法。
2.练习课教学。在新课教学的基础上,数学课的第二课时练习课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一课时的反馈,教师在这个课时就应该分层教学,分层制定目标。
仍然以“乘法”教学为例,教师一方面关注中等偏上的同学,应该是能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达到乘法计算的熟练,而且能自行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如:乘车、购物等情况。练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完成为主。另一个方面应该重点关注中小学生对新知的再现,通过重复积累,帮助中小学生更好的达成基本教学目标;例如:乘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对于后进生需要慢慢的接受,因此,这种课型时,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就应该有所区别,一方面应该给大部分同学投放需要运用前课时所学知识和原有知识相结合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孩子们用自主学习活动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鼓励其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同时,教师需要保护10%左右学困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别人讨论出的策略基础上,解决计算的最后环节,老师还亲切的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不仅能感受到自己也成为了学习活动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员,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老师更细微的关注,强化了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能正确计算的学习目标。
3.巩固运用课。一般数学教师在教学了一个知识点后,都会安排一个课时进行综合运用,达到对新知的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我认为,从内容安排上,应该学生的差异,分层次设计教学和练习的内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或者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基础上,优生要有进一步提高的练习。
从学习和练习的内容形式上,这个课时中,教师仅仅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而学生更多的时间应该是在比较自由的空间里,独立练习,而教师在此的作用是进行个别有针对性的指点和引导,答疑解惑,鼓励和协助学生各自达到自己应该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渗透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功体验,保持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树立长远教学目标,做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数学教师的眼光要放长远,不要天天停留在眼前的几页书本上,而是要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技能一个持续的工作来做,为学生长远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必须做到几个坚持:
1.坚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数学教师应该坚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机智地的在日常生活中巧设数学问题,和学生共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教师还要坚持帮助家长改变数学就在做题中提高的观点,鼓励家长要在生活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去管理自己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数学就是用来解决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的。例如:购物、计算装修、管理家用水电费等。
2.坚持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每天的数学课堂应该保证有3——5分钟的口算、混合计算、解方程、简便运算等的练习。一方面为较优等的学生今后更好的解答难题做好计算的铺垫;另一方面,对于中等偏下,特别是学困生,起到保底的作用。这类學生大多是理解分析推理判断空间想象等能力较弱,而计算是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可以有很大进步的,这样的坚持,能让孩子们计算的能力大大提高,不仅可以面对检测,还让他们有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3.坚持训练学生阅读数学书的好习惯。我们常说书才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长期坚持看数学书,对于较好的学生来说,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较弱的学生来说,重点引导他们了解我们所学的知识在书中是如何呈现的,当我们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养成能自觉的在书中去求得帮助好习惯,这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教师以外的学习途径。
(作者单位: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
参考文献:
[1]徐文彬.关于数学文化视域中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
[2]吴培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学园(教育科研),2012(09).
[3]申玉红,杨启祥,周长军.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研究成果综述[J].数学教育学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