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下如何提高小学音乐声势教学质量

2016-07-04王青青

新课程·小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木鼓声势旋律

王青青

音乐声势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人的身体为乐器的音乐活动,即:教师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旋律通过拍打肢体、跺脚等发出有规则的声响的一种音乐活动。可见,声势音乐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引导学生学习节拍,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该如何提高音乐声势教学质量呢?

一、学会聆听

听是声势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声势教学质量的基础。所以,在提高声势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教会学生的就是聆听,因为只有懂得了“听”,学生才能随着“听”到旋律“動”起来,才能支配肢体动作,才能有效地将音乐和动作协调起来,产生美,进而为提高小学音乐声势教学质量做好保障工作。

比如,《小鼓响咚咚》是一首让学生感受打击乐在音乐中表现的作品,也是旋律比较清晰的一首儿歌,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聆听”,除了听歌词之外,还要听歌曲中的旋律,感受“小鼓”的鼓点,然后,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用手指敲桌子,随着音乐中的旋律来进行敲打,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跟不上节奏、会乱,但是,随着聆听的深入,学生慢慢就会走进音乐,敲打桌面的声音也会和谐。

二、学习歌词

歌词是学生理解音乐的保障,也是提高音乐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力差,又不能真正理解歌词的大意,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歌词,去理解歌词大意,进而引导学生在歌词的学习中进行声势教学。

例如,在教学《木鼓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大意,感受歌词中所表达的那种欢乐的气氛,在授课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佤族”,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木鼓,同时,通过对歌词的介绍来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场景之中。接着,我引导学生借助“脚尖点地”的形式来随着自己对歌词理解以及旋律的展示来进行声势教学,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节拍学习质量的提高。

总之,素质教育下,我们要重视声势教学,有效地将音乐的歌词教学、聆听教学、简谱学习以及音符学习等方面的内容与学生的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进而在展现音乐魅力的同时,也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以及高效音乐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杨慧.声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4(10).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木鼓声势旋律
题淮上中学补习班
春天的旋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佤族狂野奔放的木鼓节
民族电影《阿佤山》与佤族拉木鼓文化传播研究
雷声与闪电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佤族木鼓舞溯源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