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理念基础上的家校合作改革构想

2016-07-04刘亚男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

刘亚男

【摘要】苏联教育家霍穆林斯基十分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他认为“最完美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二者结合,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共生理念 家校合作 改革构想

引言: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学校与家长必须采取紧密的合作。本文主要通过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共生理念基础上家校合作改革的方法。

一、现阶段,家庭与学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互相合作的意识不够

很多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进学校,交了学费。这样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全部责任了,小学的教育有很简单,因此对孩子的关注程度就不够,根本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同样重要。学校则认为学校只要做好校内的教育就可以了,其他的时间就是家长的责任。有的学校甚至仍是应试教学,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部分家长、教师都是只注重成绩,将目光都放在孩子的成绩上,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意识也很贫乏。作为教师,有时家长的到来会增加自己压力,甚至于产生恐惧,生怕自己被家长找到毛病。所有会有躲避的意思在里面。

2.合作方式单一、内容低层次

很多学校和家长的合作仅仅是“校讯通”,或者是每个期末的家长会。“校讯通”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方便了解学生的动态。可是实际情况却不然,“校讯通”只是用了提醒家长学生的作业是什么,成了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的工具,失去了更多的用处。学校与家庭互相交流的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内容,如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身体及心理健康、品德素质等,而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成绩。但是现实情况就只偏重于孩子的成绩。有些教育观念的差异是造成学校与家庭难以合作的重要因素。有些学校会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根據孩子的兴趣开设兴趣班,例如小书法家班、舞蹈班、朗诵班,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然而有些家长并不理解,甚至于非常反感。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这些都是在前期缺乏与家长的沟通造成的后果。有些家长会也变了性质,成为教师向家长的通报会。只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家长在下面听,气氛很是沉闷。家长根本无法全面的在家长会中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因此,也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降低了家长会的意义。

3.合作不紧密

很多学校与家长的合作都是间歇性的,例如,每学期期末的家长会,寒暑假开学典礼,仅此两次。这样根本无法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二、家校合作的改革构想

随着教育的进步,“共生理念”的提出,是更多的家长、学校及教师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是提高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1.加强制度建设,使学校和家庭的合作规范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校合作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没有好的规范制度。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家校合作,学校应该规划出一些了的章程制度出来。将合作的时间、方式、内容详细地列出来,并且将其列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去,加大重视的程度。

2.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学校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能单纯、一味的追求学生的成绩,增强家长与学校合作观念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地位的平等是开展好家校合作的前提。学校首先要确立好自己组织者的位置,加大对家校合作的宣传力度,给教师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后台支持,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充满自信与力量。家长是家校合作的参与者,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去,在活动中的变现也是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的。有些家长甚至于也可以成为个别学生的辅导老师,给他们“开小灶”,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家长对老师这个职业有更多的了解,减少家长与教师间的隔阂。教师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应该更加努力做好每次活动的准备工作。要努力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

3.拓宽合作渠道,合作方式多样

a.利用网络资源

学校可以和家长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qq群,同时也要加入各科老师,这样在课堂外也可以更好的联系。在群中,老师可是不时地更新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技巧。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心经。

b.成立家长小组

可以根据班级成立家长组。选取时间充裕的家长担任主要成员,方便学校与家长长期的合作。家长组的成员作为纽带,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动态、学生的变化,同时也搜集家长的不同意见和建议,督促学校自身问题的完善。

c.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联谊会等。这些活动不单单是教师向家长回报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做到每期活动定一个主题。例如新春联谊会,教师可以提前和家长组的成员沟通,请他们也参与其中,出一些节目与学生进行比赛,挑选一些成员担任评委。这样可以更好的沟通、联络感情,也使得合作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容易吸引家长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总结: 家庭与学校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家长、学校、教师三方共同努力。在合作过程中要平等、关怀、多元的进行,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李松涛.基于共生理念的家校合作改革构想{J}.教育科学,2013,29(5):14-16.

[2]李新.家校合作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离,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关于教师教育管理权运用的思考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