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恩

2016-07-04芦芳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亲情学会情境

芦芳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知恩图报才能成就美好人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诗句,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

然而当今中小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的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中有一些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同学聚会,要设法把父母打发出去,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稍一不顺心就耍性子,不知体恤父母。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使用优良的教学设备,却不知感恩社会。在课堂上,老师讲课他打瞌睡,上语文课他看英语,上英语课却又看着语文,老师苦口婆心的规劝他,他却视为耳边风,不知感恩老师。享用着大自然赐给的一切,不知感激和保护它,反而随意破坏它……这些人常常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将父母、亲人、师长、朋友、同学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这种种现象的发生,我们是不是应当深刻反思我们的教育,防止这一不正常现象的发生?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回归到以育人为首要目标的体系中去?毕竟,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能热爱的人,又怎么能爱他人、爱事业、爱国家呢?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走进“感恩”世界,体察感恩内涵。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认同,更是一种回报。这种认同应该是发自我们的心灵里的认同。首先,学生可以通过书报、电视、广播、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以“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爱”为主题,尤其是以“亲子之爱”为重点的古代诗文、成语及当代时文、俗语和歌曲。通过搜集、筛选、整理、摘抄、交流、歌咏,让学生感受爱与被爱,揣摩“感恩是什么”,走进感恩。其次,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经常和孩子一起来阅读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试着帮助他们并理解那些感动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字,同时,注意也收集有关亲情、感恩为主题的电影、电视,组织学生观看。慢慢地,让他们在名家名作中把握亲情的真正内涵,学会感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达到了“我懂感恩”的目的,而且我们也有多方面的收获,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二、走进“感恩”活动,体验“感恩”情景。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知幸福,学会感恩。学生已经知恩,接着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

(1)小练笔。唐骏波说:“感恩之情,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是美德,更是一种素养。感恩,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重要一课。当孩子们细细品味父母的付出时,一些不满就会消弭,幸福之感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算一笔感恩账,即让孩子将自己一个的年费算个总帐,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帐,通过比较,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写一封感恩信,即让孩子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写成一封信寄给父母,同父母交流心声、增进感情;利用节假日,给父母做一次感恩饭,将感恩付诸行动。作为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如“感恩诗文朗诵会”:入情入境地吟咏《游子吟》等感恩诗文;“爱心永恒歌咏会”:载歌载舞地演绎《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等感恩的歌曲;“感谢亲恩故事会”:声情并茂地讲述“黄香温席”、“陈毅探母”等感恩故事;“爱的启示演讲赛”:就“如何认识亲子之爱、如何正确对待爱”等主题进行绘声绘色的演说。

(2)创设情境。感恩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孩子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他们心灵深处潜在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行为的目的。比如当小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父母的误解,可设计《被妈妈误解》的活动情境;当同学们在青春期与父母摩擦增多的情况,可设计《善解父母心》活动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对于内容的选择,应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内容,找到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3)外出活动。组织孩子到孤老、孤儿院参观,用生动的现实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通过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孩子结对交友、献爱心等活动,让孩子在差距中感知自己的幸福,并改变孩子的冷漠,培养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增加孩子的人情味。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走进“感恩”,体验感恩情景,明确为什么要感恩,變“我懂感恩”为“我要感恩。

三、开发“感恩”课程,体悟“感恩”外延。

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取得实效,通常源于教育者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许多进行感恩教育的老师时常感觉到,家长们总是显得较为急功近利,他们仍然片面强调“智育”,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行,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在亲情教育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引导,导致亲情教育的漏洞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教育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尤其要注意解决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发展状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者和家长的教育合力。同时,我们以开发“感恩教育“校本课程为契机,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多方面联动,挖掘课程资源,拓展延伸“感恩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常抱感恩之心,常怀感谢之情,不仅会爱自己和家人,还会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

总之,学会感恩,就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回报,就学会了做人,学会做人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别在学生时期,更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保护自然。

猜你喜欢

亲情学会情境
永不凋零的亲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清明话亲情
学会尊重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