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诗词吟诵对音乐演唱的影响探讨

2016-07-04杨忠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

杨忠

【摘要】传统诗词吟诵虽然未及音乐演唱,有如此强的乐感,但是也可以通过借鉴一些音乐手段来增强吟诵的艺术效果。相对的,音乐演唱也同样受传统诗词的影响。比如,传统诗词吟诵讲究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在演唱音乐时,也可以借鉴这一点。其实,两者的本质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只是音乐更具有乐感和节奏感。

【关键词】传统诗词吟诵 现代音乐 古代音乐 影响探讨

引言

其实传统诗词与音乐本身是相辅相成的,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可以看出来了。《诗经》里面有很多诗歌都被改编成了乐曲,比如,《蒹葭》就被琼瑶改编成了《在水一方》 ;《乐府诗集》中的《饮马长城窟行》改编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青青河边草》 ;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也被王菲传唱为经典歌曲《但愿人长久》,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由此看来,我国传统诗词的吟诵实际上与音乐的演唱并不矛盾,不但不矛盾,而且很多填词人更是偏爱古风类型的歌词,将传统诗词直接改编为歌曲,发行了出来。事实证明,这种由传统诗词改编的歌曲不仅朗朗上口,方便記忆,而且在乐器的配合下,更是显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深受大众的喜爱。

一、传统诗词吟诵对古代音乐演唱的影响探讨

(一)传统诗词与古代音乐演唱之间的联系

从早期的《诗经》、《乐府诗集》再到后来的唐朝诗词,几乎每一个时期的诗歌都被改编成了乐曲,流传于庙堂和市集之间。我国著名文学史专家萧涤非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曾说:“夫一代有一代之音乐,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皆所谓一代之音乐文学也。”由此可见,对于古代来说,音乐与文学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东西。

(二)古代音乐对传统诗词的借鉴

首先,传统诗词讲究每一个字的精炼,所谓字字珠玑,诗人或词人在创作作品时,对辞藻的筛选是绝不含糊的。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就用得十分精妙。因此,传统诗词在吟诵的时候也是要求“字正腔圆”的。由于古代音乐大多以抒情为主,节奏比较缓慢,演唱者也多借鉴诗词中“字正腔圆”这一细节,所以吐字清晰,这是其一。其二,就是音高问题,一般诗词大多押韵,所以改编成的音乐演唱起来也会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最重要的要讲究发调高低与作品主题相协调。一首感伤的诗词,结尾往往是感情的最低处,一般吟诵这样的诗词,发调可以适当的起得高一些,以防止吟到结尾部分发不出声。在演唱这样感伤的歌曲时,也需要将调子起低一些,才能感觉到诗词悲伤的意蕴。

二、传统诗词吟诵对现代音乐演唱的影响探讨

(一)古典诗词吟诵

相比对古代音乐的影响,传统诗词吟诵对现代音乐的影响其实更大。因为,从时间和空间来说,传统诗词与古代音乐是同一个时期,创作本身差异并不大。不管是从语言,还是格调,还是从创作背景、文化,都是相似的。但是,对于创作一首具有古风色彩的现代歌曲来说,不得不说还是深受传统诗词吟诵的影响。在古代,人们按照古代汉语语音来写作诗词,但是现代人在诵读古典诗词的时候则是利用现代汉语进行吟诵。所以,现代人要分析古代诗词的吟诵,就需要积极了解古代汉语。也就是说,传统诗词吟诵对现代音乐的影响从语言就已经开始了。

(二)古典诗词吟诵特征与现代音乐的演唱

古典诗词的吟诵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既抽象又具体。抽象在对情感的把握,具体在对咬字的注重。例如,在吟诵过程中,对声母韵母和声调,甚至是轻声、重声和语调等方面的要求都十分严格。但是在现代,人们说的都是普通话,而普通话又是利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调来发音的,与古代只要求平仄发音系统又不一样。所以说,古典诗词的吟诵十分强调咬字的准确性,力求字正腔圆,吐词清晰。不但要将汉语字音的声母和韵母,以及声调表达清楚,还要将吟诵中平长仄短的基本节奏原则表达出来。还有就是润腔的问题。何为润腔,就是在演唱的时候,对腔调或者某些音进行一定的润饰和装点。在古典诗词的吟诵中,力求依字行腔,对于音的高低、轻重、快慢必须要不断地变化,而这种不断变化的发音方法就叫做“腔音唱法”。而在现代音乐的演唱中,要求“三分情,七分气”,重在气息的稳定和充足。

(三)古典诗词的吟诵对现代音乐演唱的影响

现代音乐的演唱借鉴了许多古典诗词吟诵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具体的演唱方式和效果等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古典诗词中注意咬字和润腔这两方面,现代音乐也深受其影响。比如,四川宜宾地区有一首传统的山歌叫《槐花几时开》,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虽然只是四句简单质朴的语言,却勾勒出了处于青春期的少女羞涩甜蜜的懵懂心事,将一个活泼腼腆的农村姑娘形象描述得惟妙惟肖。在演唱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传统诗词吟诵中注重的咬字和润腔融入其中。例如,在唱第一句的时候,歌词中的第一个“高”本来是阴平调,但是在演唱的时候,由于考虑到四川方言的原因,将阴平改成了阳平来唱。做出这样的改动,既体现了四川人民的幽默,又使整首歌的语调变得轻快明了。

三、结语

总的来说,传统吟诵虽然不同于音乐演唱,但表演者可以借鉴诗词吟诵实践中一些成熟的经验为音乐演唱服务,使音乐演唱艺术水平能够更快地得到提升。从传统诗词吟诵对音乐演唱的影响来看,诗词吟诵与歌曲演唱就是文学与艺术的代表,不论是咬字,润腔,还是音高,节奏,都受到了传统诗词吟诵的影响。传统诗词是古代亿万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因此,需要从中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有很多。

【参考文献】

[1]肖英群. 古典诗词吟诵对现代音乐演唱的影响[J]. 音乐创作.2014, 02:144-145

[2]张艳伟. 传统诗词吟诵对音乐演唱的借鉴[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