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及高考考前准备复习策略

2016-07-04张孝东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结论新课程考试

张孝东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成为课堂的导演而不是演员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学生,让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思路或者教案导引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以及研制校本课程等方面,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核心,时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要善于借助各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师生之间的融洽关心,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要善于科学的设计作业,使得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培养数学思维,使得学生学习数学游刃有余\举一反三,循序渐进的打好数学基础,科学有效的应对高考.当然面对高考还要讲究策略,利用数学思维探索总结出一套应对高考的战略战术,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一、数学课堂要善假于物培养人文思想培植学习动力

1、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注重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并且积极采用和探索先进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人机互动也称人机对话,指师生与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声音、图片、动画、文字、图形、录像等多种媒体,将教学内容与相关材料展示给学生,供学生观看、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得出的结论或者需要书写的内容,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出来,及时反馈给教师与其他多数学生,例如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写在纸上的文字展现在银幕上.

2、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上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数学家,例如在微积分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牛顿、莱布尼茨创立的微积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建立师生互动的网络体系

1、新课程理念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教师主要起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主导”与“主体”互相作用,双向互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能使课堂动起来.

2、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腿、动面部表情与内心感情,让每一个学生都“活动”起来.课堂讨论是实现生生互动的一种较好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浓厚的思辨风气,真正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科学合理的設计作业是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主要环节

1、设计精巧,类型全面

鉴于作业的实效性,作业题的选择最忌照搬成套的习题。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大量习题资料中精选,优中选优,选择题型、难度符合学生实际和高考方向的题目;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依据《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大胆创意,精心设计出一些别出心裁且质量较高的题目来。为了避免题型单一,教师可以设计多种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等。

一般说来,根据教学实际,我每周布置2次作业,每次作业量为:选择题6--8道,填空题2道,计算题1--2道。若题量过少,则起不到巩固基础、训练思维的作用;题量过多,则花费学生太多的时间,不利于各门学科的总体安排,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业要适量,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2、形式多样,启发研究

除了“习题形式”外,还可以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撰写考试总结、心得体会之类,以书面形式上交。例如,在进行考试总结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分析思考:本次考试哪些题目得分较高?为什么?哪些题目得分较低?为什么?本次考试有何经验教训?今后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将所写的小论文作为作业上交。当然,教师也可以布置非书面形式的作业,如课堂提问、预习新课等。总之,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可以避免单调乏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不忘常规,善于创新

作业要规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书写认真,格式规范;二是推理准确,逻辑严谨。每做一次作业,都要有一次作业的收获。若次次作业都规范认真,天长日久则必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对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大有裨益,而且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考试过程注意事项的分析研究

培养好数学思维方式还得掌握数学学习技巧,特别是做题和考试技巧可以使得数学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试的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一是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1.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2.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它途;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在相应题尾补上。二是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三是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如果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四是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猜你喜欢

结论新课程考试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