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16-07-04王民
王民
【摘要】素质教育包含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艺术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独特性,其他学科是无法代替的。因此,探讨和分析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深刻理解其内涵与实质,构建有效的音乐教学,对音乐有效性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学 有效性 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和分析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深刻理解其内涵与实质,构建有效的音乐教学,对音乐有效性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是为达成‘好教学的目标而自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想,并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的过程”。余文森教授认为,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我们对有效教学可以这样理解:第一,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第二,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第三,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
二.音乐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就音乐学科而言,有效教学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对教学目标来讲,它是有效果的,是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其次,从教学方式来讲,是根据教材特点,歌曲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情况进行适度调整的。再次,从教学过程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益的,符合音乐学科艺术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是一种师生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有效音乐教学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有效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有效音乐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音乐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对当前所学的音乐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并用来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要开展发散性思维教学、想象性思维教学、质疑性思维教学,允许学生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给出不同的判断结果。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要在音乐上过早地下结论,否则就会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失去了音乐艺术的真正魅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开想象、讨论和探索,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变成音乐的审美者、享受者和创造者。
2.有效音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一种声音的艺术,音乐参与是多方式的,听、唱、动都是参与的方式,参与应是有静有动的,音乐课中流淌的是音乐。音乐课要少一些说与解释,多一些现象描述。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随着音乐教学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學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3.有效音乐教学是使学生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的过程
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的审美体验价值置于音乐教育价值的首位。音乐审美体验价值的实现带有强烈主观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由于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教师对音乐的理解也只是个人主观的感受,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音乐内容积极营造新颖别致的音乐教学环境,才能在让学生精心设计的音乐情景中充分体验音乐带给他们不同的审美体验。音乐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与营造,帮助学生更加自然地融入到音乐的情感世界之中,把那些抽象的音符转化为鲜活的、更加贴近生活的形象,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学生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体会感受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加音乐的审美体验,进而实现音乐的审美价值。因此,有效音乐教学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强调这种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
4.有效音乐教学是多元综合评价机制的教学模式
有效音乐教学不是寻求最有效音乐教学模式的教学,不是驻足最优教学策略、片面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不是追求永恒有效音乐教学,而是在教学中寻求更有效的“起点”,着眼于对“生成”课程的积极关注,构建教与学同步发展的路径,树立动态评价观的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来架构起师生、学生之间的友谊桥,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音乐,参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课中真实体验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创作音乐的乐趣,更好地实现音乐的高效性。因此,有效音乐教学可以有多种评价、判断尺度,即多元综合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上,应包括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实现单项评价与总体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要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并重视形成性评价。
三.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高效实施音乐教学有效性策略,促进学生在音乐认知、音乐技能、音乐审美和情感上获得协调发展和提高,最终有效达成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为此,教师必须在有效教学理念、思路、操作等方面予以全面转变。
1.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策略
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艺术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创设音乐情景,利用音乐艺术的魅力吸引和感染学生自觉、主动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音乐活动,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成功的愉悅带给每一位学生。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首先转变教学观念,逐步地转换角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探索、研究,共同发展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研究者。在教与学行为方式上,教师要发生根本性转变,熟悉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学习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2.重视对学习环境的设计,使学习者能够建构自己的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是把音乐感受、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教师不但要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创设易于学生对音乐风格、音乐背景文化以及知识和技能实现意义建构的情境,而且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竞赛、角色扮演等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平台,要成为学生建构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并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主导与主体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加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要自觉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努力学习教育理论,重视知识的充实、提高以及知识结构优化,不断形成新的教学基本技能,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增强对课程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的能力,及时进行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实现新课程的有效教学。
4.利用现代技术的高效性,借鉴姊妹艺术的丰富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校、家里或其他有网络的地方查找音乐资料,收集音乐信息,并自主地学习音乐,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开放和高效等优点,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不应该是单纯的音乐教育,而应该是人的培养,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科综合,借鉴姊妹艺术多元化的丰富表现力,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进一步挖掘音乐文化的内涵,加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把以音乐为主线条的综合艺术实践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变得简单明了,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梅.谈有效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英语教学法[J].华章,2011,(10).
[2]谢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