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智能技术

2016-07-04汪卫江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智能技术有效课堂互动

汪卫江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发展的大趋势,我们的孩子正是成长在这样一个传播媒体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环境中。在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各方面的认知能力起点都很高,给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已成为拓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之一。教师要熟练的将多种教育技术综合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丰富学生感性认知,突破教学难点,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智能技术 互动 科学 有效课堂

智能技术有着独特的功能和课堂教学的应用优势优点,有效促进师生的教与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现教育技术与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师生身边常见的智能技术(电子白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拓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合理使用智能技术,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赋予内容丰富、灵动有趣、个性展现、多元评价的课堂,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达到教与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智能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却容易疲劳,課堂教学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教育教学中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电子白板等技术可以把文字、图片、声音、影像集于一体,将静态的、动态的相互联系在一起,呈现在屏幕上,形式多样的信息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尽快进入科学的探究中。例如五年级科学上册《食物在体内旅行》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运用智能技术就能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个人体消化器官模型,利用电子白板的遮罩、动画功能分别演示食物从口开始一直到肛门整个过程演示,让学生看得更加清楚,食物是怎样在体内发生变化的。通过电子白板的实时标注功能,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体内经过不同的消化器官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明白了整个消化系统中各器官是分工合作的关系,从而激起学生对人体消化器官深入的研究。

平板电脑(ipad)走进普通百姓家庭已成趋势,但与家长和学生访谈中了解,平板电脑多数成为他们的休闲产品,如玩游戏等,没有真正发挥它的学习价值。我校创建了ipad实验班,教与学通过ipad为载体实现智慧课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变化》一课,按照教材中实验材料,分别用相同的力去敲击玻璃杯口,听听哪个音高高,哪个音高低。课前教师进行实验也分不清楚,就连音乐教师也很难分辨,学生的辨别更是五花八门。而利用ipad自带的几种常见乐器及运用噪声分析仪测量声音的大小、高低,通过“ 频谱分析软件” 将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大小、音高,直接用多少赫兹记录在实验任务单上。这样既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直观显示,更是为科学教师减轻实验器材准备的负担。平板电脑系统给我们提供了这些功能,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一个逼真的学习情境,教学由复杂向简约转变,实现了通常解决不了的难题。

二、巧用智能技术,攻克教学难点。

随着学生认知水平,逻辑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小学科学学习的内容也由原来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例如《地球与宇宙》单元教学中,寻找北极星、常见的星座、太阳系及八大行星等。利用APP star walk应用程序学习宇宙空间知识,巧妙的与电子白板功能相结合,突破了学习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学生拿着ipad何时、何地都可以学习,比传统的教学更灵活,学生学得更认真,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未知领域的欲望,极大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Ipad技术引入课堂,能在短时间内表现那些运用其它教育技术所不能实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影子的产生、金鱼的身体构造、一年四季的变化等,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科学知识领域,缩小学习者和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开阔了学生的认知宽度和广度。如教学《影子的变化》时,探究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形状与光源照射的方向、距离、位置等因素有关。通过课前教师制作电子书,每个学生在自己的ipad上可以自由移动光源照射的方向、距离、角度等,动态呈现出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纵向发展。

智能技术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可我们不能停留在仅仅利用互联网去查找相关资料,如今的智能手机广泛被应用,它具有学习空间开阔性、互动的双向性、实时性等特点,建立科学探讨微信群、QQ群,智能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平台,成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管理、多向交流的网络舞台。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发布微信实时与师生交流,日常发布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在课堂40分钟内消化吸收,对于理解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通过微信可实现一对一地互动交流和辅导,让学生在新的学习内容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使用智能技术,实现多元评价。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学生评价广度不够、评价过于单一,恰当地使用智能技术,可能客观的实现有效评价,为学生学习提供强大动力。例如三年级《蚕的一生》,教学目标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蚕在各个阶段的生长状况和特点。通过ipad拍照和摄像功能,对茧进行观察和拍摄,定时用ipad拍摄功能进行记录,再让学生每天把所拍的照片进行云共享,学生丝毫不敢怠慢,用心记录,实现生生、师生及家长多元化评价;拍摄蚕生命完整周期后,让学生完成制作反映蚕的生活周期PPT课件,展现个性成果,学生通过共享平台,相互评价各自的学习成果,促进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阔思维,拓展视野,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智能技术带来的魅力。

在ipad平板电脑未全面推广的条件下,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也可通过智能手机来实现。以往在实验探究汇报阶段,因为课堂时间等主观原因只是对个别小组进行评价,而智能机的使用恰好弥补了评价面不广,形式单一,不够全面等不足。在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用智能手机的拍摄功能,及时记录学生小组合作情景,通过无线网络及电子白板相连接,把学生的合作情景、实验现象、实验记录单等照片分别投影到电子屏幕上,结合白板的标注等功能进行小组间、组员间的综合评价, 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建立学习自信心。

四、运用智能技术,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在智能技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积极探索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找准切入口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很多教师还停留在应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上,而智能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使用是很多教师所忽略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能够及时、快捷记录并留存教学影像资料。通过与电子白板相接同步显示、同步播放,实现云存储,具有很好的时效性。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素材的收集整理、长期保存,整合学习资源库,向家长、老师、学生共享,方便学习者课堂内外地学习。顺应时代的要求,教师要在工作之余不断培训,提高运用智能技术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观点,使用智能技术服务课堂不等同于完全依赖,过分强调 技术的应用,而不改变教育理念、教育评价体系,课堂教学就会走弯路。所以,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以互联网为主的智能技术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一种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体验智能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丰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把智能技术当成学习的法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我们巧用智能技术,使其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舞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从而更有效地保证科学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俊卿,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年02期

[2]张云龙.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研究学子(理论版),2015年03期

[3]陈建东. 运用多种手段有效促进小学生认识方程——《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J]. 文理导航(下旬). 2015(08)

猜你喜欢

智能技术有效课堂互动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探究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