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6-07-04杨雷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杨雷

随着对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了解和发展,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而目前,由于受到高考考试制度、考试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语文阅读课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施教学对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欠缺。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忽视或者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往往是阅读课堂的主宰。

2.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

3.教师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往往拘泥课文、局限课堂、偏重考试。

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途径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在阅读中自我感悟到阅读的本质是“读”。“读”是一种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活动就是一个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作者潜藏于作品之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与心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所以,当我们调动情感体验作品,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时,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面对面倾心相谈。我们可以聆听作者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获得灵魂的洗礼。然而,我们普遍采用的“二元对立”教学模式却严重地背离了阅读本意。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几个问题下来,课文解析完毕,水到渠成,自己不禁得意非凡。事实上,教师苦心经营的教学,吃力不讨好,学生启而不发。这就要求读者与作者之间发生直面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对作品不断思考、创新,作品的意义在自主阅读的对话过程中生成,发现作者,发现自我。

2.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它涉及人生、自然与社会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开放学习语文的空间。从前的语文课学习只在课堂中进行,离开了课堂,学生仿佛就不再进行语文的学习了,而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语文课堂的外延是无限延展的,生活范围多广,语文教学的领地就有多大!教师不应把语文教学限制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内或者一本语文教材上。阅读教学同样如此。教师不应只就教材讲教材,还要注意拓展迁移。语文教学应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强化外联,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忘通过与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新课程理念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阅读教学方式,应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

三、阅读教学的方法要不断更新

首先,我们要重视文本,在强调文本意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文本的“例子”作用,进而实现对文本的有效阅读。重视文本不是要把学生困在书本上,而是让其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阅读。

其次,刺激学生阅读也要讲求时机,如果时机不对,强行推荐,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适得其反。例如,在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后,学生对徐志摩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找来《徐志摩诗集》以及很多有关徐志摩的书以满足学生的愿望。我也常常给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奋发向上的故事,推荐一些名人传记。同时还要求采用浅阅读和深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浅阅读不是当前那些娱乐性的浅阅读,而是指在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文体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直接或者很容易地掌握文本内容,解决简单的问题。

1.从阅读的基本方法入手。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有意识地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如,阅读时抓文段的关键句―――首句、尾句等,还可以抓关键词连缀成句,概括文段主要内容。有了这些方法学生就可以容易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大致的含义。这样阅读起来没有太大的困难,学生也好掌握方法,很容易收到成效,学生也有成就感。

2.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在基本阅读了文段内容之后,接下来首先要做的不是做题,而是阅读文段后的题目。抓住了题干中的主要信息,明确了出题者的意图,接下来再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在这次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找到问题所涉及的答题范围,能一目了然地回答的问题,用笔做好标记。当然有时候还需要仔细考虑和推敲,有些问题的答案的确需要定点阅读某一部分,只有通过仔细分析,筛选、合并需要的信息,才能做到真正理解文章内容,解答好文章的题目。

四、提供轻松阅读平台,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

1.阅读学习需要有一个轻松的平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讲授之外,还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工具,进行多元化教学,帮助学生“摆脱”老师的束缚,树立自主阅读的观念。

2.提供自由阅读环境,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语文教学要做到教学与实际相联系,且最终是要落实在实际运用中去的。比如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教师完全可以突破书本的束缚,在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元素,如让学生们上台扮演文中描述的场景,将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深深地刻入学生们的脑海中,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況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和户外,进行一些课外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欣喜和愉悦,从而不仅对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同时这更是学生们进行自由阅读、自主学习的一大途径。

3.提供自主阅读空间,在语文课堂中广泛使用多媒体。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广泛运用多媒体。为此,教师要针对高中生的特点,预先进行完善的阅读课教学设计,根据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投影仪、录像、录音、计算机、模拟实验等将图文声像有机整合,融为一体,并借助其他辅助设备,将那些无色无声的课文立体化、动态化。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延展空间,从视觉、听觉等多重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一些较为复杂的课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从整体上为学生创造自主阅读的空间和环境。因此,中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各方面的学习。教师要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探索教学新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实现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总之,在高中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探索,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使学生养成正确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姜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2)

[2]林国栋﹑孙宝山.阅读学习策略的教学案例分析.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4)

[3]刘涛.基于学生主体需要的合作学习——试析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的困境.教育发展研究.2007(05)

[4]杨辛、甘露.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秦训刚、宴渝生.语文课程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