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高段自主探究式阅读模式探究

2016-07-04隆艳琴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段自主阅读

隆艳琴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结合农村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实践来看,效果并不很好,学生在阅读后解决问题依然抓不住重点。从教师的教学模式上看,依然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凸显,方法没找到,体验没有得到丰富,阅读效果自然不佳。在农村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探究而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不仅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丰富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高段 阅读 自主 探究

在高段阅读教学中提倡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以探究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效果会好很多。对此,文章将结合农村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实践作简要分析。

一、布置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学

在广大农村,很大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照管,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进入高年级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主性有了一定的增强,在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但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以明确的任务形式来进行。如课文中的生字词,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借助工具书查阅并拼读,了解其基本含义。

课前学习任务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生字词的学习,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学而初步认读。如《二泉映月》就要求学生课前能学会本课19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是课前观察、了解任务,这类活动重要在写景类文章中应用较多。如《长城》《颐和园》《记金华双龙洞》一类文章的预习中,虽然学生没有亲自去过,但也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了解这些风景名胜;三是对写作背景的了解。如《圆明园的毁灭》预习中就要提前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知识;四是初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导入环节都不太重视,多是采用“单刀直入”的方式直接进入课文讲解,没有过渡,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被激发,课堂中的参与度不高。提倡通过情境方式来导入新的课文阅读活动,目的是要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实际,以活动、话题、故事、图片等多种方式创设直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课文,由课前的休息状态快速转到课文阅读过程中,在初读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在阅读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方式较多。如以谈话方式创设情境,在《钓鱼的启示》中就可问学生是否掉过鱼,由此而引导学生表达,再问学生钓鱼中是否获得过什么启发,由此而引入课文阅读;如讲故事方式,在《林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负荆请罪》等课文的导入中就可让学生先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复述课文,导入新课;如借助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展示,然后提出问题,在《鲸》的教学中就可用幻灯展示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后再导入。导入后要及时根据课文内容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感知文章的内容。如《落花生》教学中导入后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以此而引导学生初步阅读,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内容。

三、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

在学生自主预习,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就需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逐层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活动。如《穷人》的教学中,为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桑娜的家境和勤劳,先组织学生阅读“等待丈夫”这部分的内容,读后思考有什么感受,交流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学生阅读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顺势追问“桑娜的家境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指导学生根据“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等词语来感受桑娜家庭的贫困,生活艰难。再追问学生“你觉得桑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围绕对桑娜的描写而体会其勤劳和能干。

在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指导,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桃花心木》中感悟树木生长“不确定”的引导为例,先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二自然段并思考种树人这样做有道理没有,为什么要将种树和种菜、种稻子相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到“百年”,体会其时间之长。假如我们就是一颗树,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些什么?由学生发言后而引出“不确定”,再追问,“面对那么多‘不确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说后教师再结合课文点拨。

四、读后拓展,促进体验生成

结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实践来看,课后拓展环节还是较少,一般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学习后,多以书面练习方式讓学生进行练习。不可否认,书面练习是不可缺少的,但活动类练习也不可少。通过课堂探究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掌握,初步体验其内涵后,课后还要注重以多样化的拓展方式来帮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生成体验,这样才利于阅读效率的提升。

阅读后常见的拓展活动一是复述活动,如以“讲故事”形式而组织学生比赛,通过复述课文内容而生成出对内涵的体验。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后在讲故事活动中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二是课后实践活动,如观察、旅游、实践等。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后组织学生展开各类活动,不仅可起到巩固作用,还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如《松鼠》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去观察松鼠,学生在观察中更好地了解了松鼠的外形、习性,还可借此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不可否认,农村孩子因家庭、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语文学习能力稍弱一些。但只要能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多参与、多交流,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丽梅: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年第2期。

[2]颜龙生: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4年第2期。

[3]陈瑞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5期。

猜你喜欢

高段自主阅读
关于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相关思考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依凤画凰”巧迁移——谈小学语文中高段课文精彩开头仿写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