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节目中的家庭教养方式之思考

2016-07-04吴静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王宝强娜娜教养

吴静

【摘要】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是,在这项教育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1]近年来,人们对家庭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影视界,各类亲子节目纷纷搬上了荧屏,而且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饭没了秀》、《老爸老妈看我的》、《爸爸去哪儿》等。本文就以《爸爸去哪儿》为例,以王宝强父女在节目中的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反思《爸爸去哪儿》,旨在给当代家长以启示。

【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养方式

一、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一)溺爱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在所有的因素中,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娜娜,有着在外人面前沉默寡言、腼腆胆怯,爸爸面前刁蛮任性的一面;也有自立能力差、没礼貌、以自我为中心的一面。这与王宝强的“在家完全听女儿的,很享受女儿管”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二)溺爱影响孩子的身体成长

人们往往倾向于把一个人的身体状况的好坏归因于先天遗传因素,却忽略了后天教育,特别是家庭教养方式对身体的影响。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娜娜的话,定然会发现这个快四岁的女孩经常用安抚奶嘴,也会发现她有轻微的龅牙。医学研究表明,幼儿长期使用奶嘴的话,会使牙齿咬合不良,引起牙齿、齿槽骨之间的压力不均,从而使得脸型轮廓发育受到影响,而且也容易形成龅牙。担心孩子哭泣,心疼孩子哭泣,不敢轻易给孩子断奶,快四岁的孩子仍需要奶嘴来安抚,这无疑是王宝强溺爱孩子的体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很多。为了更好地“爱”孩子,把最好的爱给最爱的孩子,有些家长不注意孩子的膳食平衡问题,过度地给孩子吃肉,有的家长甚至给处于儿童期的原本就健康的孩子吃各类补品补药,导致孩子过度肥胖。出现在小孩身上的龅牙、肥胖、瘦弱等一系列身体问题,除了遗传因素,家长的溺爱也常常是助推手。

古人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最好的解释。溺爱型的教养方式是家长给孩子的一颗用爱炼成的慢性毒药,随着时间的推移,毒性会渗入孩子的每个细胞,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但这并不是王宝强的初衷,也不是每个家长的初衷。

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幼儿是一片白纸,这张白纸的行为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中,家长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节目中,前面两期的大部分活动,娜娜是不参加的,王宝强不知道怎样说服孩子去做,只能由着女儿的性子来。此外,娜娜面对长辈缺少应有的礼数,王宝强也没对女儿进行专门的纠正和教育,这与在新疆时林永健告诉大竣对奶奶要有礼貌,以及刘烨对诺一不满而进行的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节目过程中,王宝强是很茫然的。

然而,娜娜也有让人感动的一面,开朗的一面,如第十一期军训时“巾帼不让须眉”、第十四期与林永健一起做活动时能与陌生人自如地交流。但是她的坚强勇敢与开朗是在爸爸不在她身边的时候所展現出来的。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娜娜在有无爸爸陪同这两种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呢?

有王宝强在身边的时候,娜娜的心里是有依赖的,她知道,爸爸是宠爱她的,不想做的事情爸爸会包容她的。离开了那个依靠,她只能学着独立,融入周围的环境。除了娜娜,林大竣也是一样。刚开始,有洁癖的林大竣在所有人的鼓励下都不敢下泥潭,但是在第十四期没有爸爸在身边的时候,他和刘烨配合的很好,不仅下了泥潭,而且还拔藕、摸泥鳅。这是小孩普遍的一种心理。如果家长们注意到了这一点,便不会助长孩子的任性,而是与孩子有效沟通打开孩子的心门,使他们敢于挑战自我。

由此可见,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在孩子的社会化发展中产生极大影响。对幼儿来说,最好的早期教育就是学会“玩”,学会游戏。家长给孩子提供“玩”的机会、“玩”的道具、“玩”的伙伴,让他们在娱乐中得到发展,让他们在和父母、伙伴的娱乐中,学会合作,培养情感,形成自己的个性。[2]当孩子有了“玩”的机会、“玩”的道具、“玩”的伙伴时,家长要做的就是放开手鼓励孩子去实践、去交往,而不是顺着孩子的想法,助长其胆怯、懒惰与依赖心理,使其放任自由地发展。

三、教养方式背后的背景因素

教养方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长素质、人生经历、家庭关系、社会观念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养方式。

(一)生活经历对教养方式的影响

生活经历总会在人的思想上刻下深深的烙印,影响其行为。王宝强出身贫寒,幼时成为少林弟子,靠着草根成名的背后是道不尽的辛酸与泪水,可以说,他是穷养长大的。所以他把自己童年缺失的爱弥补在了女儿身上,过分的弥补便成了溺爱,“在家一切听女儿的,很享受女儿管教”。与其他爸爸相比,王宝强没有知识背景,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学校教育。有限的知识使他面对女儿在节目中的一系列问题时很无助,很茫然。他不能和女儿有效沟通,也不懂得怎样引导女儿。

(二)父亲角色的缺位对教养方式的影响

受中国“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家庭是丈夫在外工作养家,妻子在家全心照顾孩子。这样,参与孩子成长与教育的几乎只有妻子,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可以说是缺位的。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教导。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父亲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父亲在孩子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娜娜的性格,与成长中缺少爸爸的陪伴与教育是分不开的。王宝强作为一名草根明星,他的事业心可以说是很强的,忙于工作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女儿的陪伴与教育。因此,他对女儿的溺爱可以说是自己补偿心理的体现,他的内心是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缺位的。

(三)“穷养儿子,富养女”对教养方式的影响

“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民间古训是时下备受追捧的育儿圣典,但人们往往曲解了“穷”与“富”的真正内涵。从娜娜穿的衣服以及王宝强对女儿的娇惯,我们不难看出他也将“富”的含义曲解了。这样的“富”养出的往往是公主病患者,这样的思想对教养方式的影响是有百害无百利的。同样是养女孩,夏克立对夏天的教养可以说是正真的“富”,有爱的温馨表达,也有爱的体罚与教育。真正的富养,是花费更多的理性思考、智慧心血、时间付出和资源投入。

四、娱乐背后的启示

当我们谈论《爸爸去哪儿》时,我们到底该谈些什么?

就在《爸爸去哪儿》播的如火如荼的时候,网上有一段讽刺的评论:年轻的妈妈独自陪着年幼的孩子在家中看电视上的爸爸如何带孩子,而自己的丈夫也许还在单位加班,也许在外应酬,也许只是呆在卧室里打游戏、玩电脑,他们的孩子却过着没有父亲陪伴的生活。爸爸去哪儿了?孩子们的爸爸都去哪了?我们的爸爸们在听到大街小巷播放的《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时,看到各大商场的关于《爸爸去哪儿》的玩具与服装时,有没有思考当孩子看《爸爸去哪儿》时自己去哪儿了?自己在孩子的成长中有多少陪伴与教育?

在“二孩”政策开放的今天,教养方式更是一个值得家长注意的问题。“二孩”家庭中,家长的经济负担比以前更重,同时在孩子身上的精力也被经济等各种因素分散。如何在使孩子在“二孩”家庭中身心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也是家长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从小看到老”、“三岁之魂,百岁之才”、“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3]这些让我们看到了儿童期在一个人发展中关键性,也看到了家长在孩子发展中的重大影响。节目中爸爸们的教养方式,是每个家长都应该思考的。愿每个家长都能经常反思、检查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改进不足,与时俱進,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绮蔚.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其关系[J].学园,2010年第10期

[2]梁龙.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M].哈尔滨出版社.2006:109

[3]钱英姿.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年第2期

猜你喜欢

王宝强娜娜教养
娜娜的小羊
刘德华教王宝强洗手
陈娜娜作品
考试之后
教养方程式
王宝强:好的婚姻让我脱胎换骨
王宝强离婚成了谁的狂欢——娱乐新闻引爆舆论背后的思考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