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2016-07-04方晓晴
方晓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355-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及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音乐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但由于地区经济、历史等各种条件的影响,仍然面临着许多困惑。当今要解决这些困惑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根据多年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经验,对自己在工作中所认识到的问题及个人见解进行梳理,与大家探讨。
一、目前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惑。
1、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低下
由于农村小学的音乐课一直处于瘫痪,学生没有真正上过正规的音乐课,导致现在初中生简单地把音乐课理解为就是唱唱歌(要老师教唱流行歌)或者就是听听音乐,或者干脆当作做作业的课。没有接受过乐理知识,音乐基础差,识谱能力差,他们体会不到音准、节奏,更别谈什么传递了怎样的情感,再加上当今社会还离不开考试这个指挥棒,每个班每周一节课,到了初三基本就没有了,这样一来更加减轻了学生的重视程度。于是学生便也认为:学与不学没区别,学不好不会影响自己的成绩,学不好不会挨批评等。
有了这样的认识,音乐课对学生来说就是好玩就学,不好玩就不学。
2、家长对音乐课作用的认识不够
有大多数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学习音乐,会读书就行;如果孩子真的喜欢音乐要考大学,就等到高中再学吧。加上学音乐的投资比较大,家长们往往认为音乐是城市人学的。
由于社会考试体质,学生认识,家庭认识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农村学校不能认真上好音乐课。这是制约农村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3、音乐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
师资是根本。农村初中音乐教师严重缺乏,多数学校无专职音乐教师。即便有,(由于主科教师严重缺乏)但都是兼职某一主科教学,这样一来,对音乐教师来说,音乐课就成了兼上的,那么对音乐教学就有些力不从心。
还有,许多音乐教师教学形式千篇一律,以唱歌为主(唱流行歌曲为主)的单一模式,没有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变,音乐课无特色,学生更不喜欢。
以至于升学的学校,根本不重视音乐考试,也不重视对音乐教师的评价。因此也导致了个别音乐教师工作态度不积极,对教学敷衍。
4、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缺乏
教学设施是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需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农村初中在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备方面比较落后,学校不够重视,也不会花足够的资费来添置。即使有些教学器材,也显得落后而又单一,使得音乐教学不能声情并茂地开展
二、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传统学校教育观念,加大对音乐教学的重视,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提高对音乐教学的认识,让农村音乐教学正常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课。
2、提高学生音乐知识素质。要感受音乐的美,音乐素质是基础。
所谓音乐知识素质,是指有关读谱及音乐表现要素,为保证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及音乐实践活动所必需掌握的简单的基础知识。
(1)提高识谱能力。学生要想在歌唱学习中达到《大纲》的要求,就必需具备基础的能力—识谱。这种能力既需要教师的“教”,也需要教师的“导”,培养学生自学效果。
(2)讲解音乐知识,把一些理论知识编程通俗易记的“顺口溜”,或组织起来,编上旋律,使得学生们爱学、爱记。
3、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要跟上教育现代化的节拍,就必需有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解决农村师资严重缺乏的现状。同时也可鼓励一些对有音乐爱好、有兴趣、又能基本胜任音乐教学的教师,通过参加短期培训班,或者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渠道提高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能力,再从事音乐教学,来减少音乐教师缺乏的局面。
其次,身为音乐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岗位的重要性,要不断地充电,深入研究,总结教学经验。
4、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来扩展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紧密相连的。
要想达到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考得是教学还不够,还要认真搞好课余音乐活动。课余音乐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个人爱好、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5、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要想办法压缩一些开支,确保固定的经费投入,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配备音乐教学必需的器材,设有专门的功能室。
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受音乐教育与接受其他教育同样重要,学好音乐对于提高学生集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农村初中的音乐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