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

2016-07-04张介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美育初中语文教育

张介平

摘 要: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初中语文;美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316-01

语文教学为美育开辟了用武之地,美育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美的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更是语文课的精髓。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既要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渗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教学。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谈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掌握丰富的词汇语句,为美育提供知识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必要的美学知识,难以实施美育。对初中生用抽象的美学原理就概念到概念大谈美的类型等知识是无用的,也是徒劳的,应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逐步地展开并从语境中自然得出。《与朱元思书》一课中对富春江两岸的描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貌,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泛泛作响……”显示了生活中的自然美。《珍珠鸟》一课末尾句:“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顺理成章地揭示了哲理美。语文老师在教读这些文章时,完全可以依据美学知识,有意识地使学生对美的形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所直观了解和凭借,不致于架空。这样,为美育提供了一些知识积累,为入境创造了条件,即“明知”。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语言是突出的朴实和口语化,文中绝对找不到晦涩怪异的词句,也极少有形容成分,正是“豪华落尽见真情”。如父亲的几句话,不仅简洁,甚至朴拙,但却格外生动传情。送别上车时,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话语极为简朴,但表现出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这些言语只有反复朗读,仔细品尝,才能尝到甘美之味。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散文,作者用“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优美语言,再现三峡的壮美,它具有明显的美育内容。教师应使学生在掌握字词句章知识的同时,领会祖国山川的壮美,从而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运用联想,引导学生进入审美境界

优秀的文学作品各有独特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揣摩作品美的意境,产生情感共鸣。如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根据诗的创意,设计一个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设计出图画,画面中,主体与客体融为一景,将诗人所追求的“真实”寄寓其中。学生通过分析和欣赏画面,不仅可以深刻理解作品内容,而且还能使学生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借助音乐美术效果,创造意境,在范读课文《与朱元思书》时,一边用选好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化蝶]一段音乐相伴,一边在幻灯屏幕上展现出自制的富春江风景图,音乐中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图片上江阔天空、山青水绿。学生眼见美景,耳听音乐,一个个如痴如醉,心往神驰,仿佛置身于美不胜收的富春江上。另外,教师的板书,它也算是一种教学手段,也存在优化、美化的问题。板书是教学中文章思路、教师教路、学生学路三者熔铸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的主旋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创设科学和优美的板书可以增添课堂教学中的强化效应和思索效应。我们应该力求字迹美观规范,布局讲究章法,色彩搭配合理,增添教学美的效果,给学生美的感受。

三、结合语境,阐发美的哲理

刘心武的《起点之美》一文,显示了人生之美在于全身心投入,展示了一种人生追求、人生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鼓舞人们奋进。在鉴赏、思考、阐发哲理美时,教师一方面应有足够力度联系直接描写起点之美的佳句,诸如:“……各自凝聚起他们灵魂的注意力拼搏进取,并透过他们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筋腱显现出他们肌体所蕴藏的爆发力、弹射力、承受力,他们简直就是一列力与美的活雕像”,“凡凝神谛听他的指令并全力准备投入的人,都是美的”。另一方面,对照文中所罗列的一个个生活中的起点,譬如:“一个想向文坛进军的青年,在深夜灯下铺开了稿纸……”,“一个明天要应考的中学生,捧着课本贴在胸前,忍痛关闭了电视机,前点着下巴背诵、学习。”并可生发开来或教师揭示或学生发掘说说生活中美的情形。上述各步均需自然结合语境,运用审美眼光,引导学生入情入理,调动学生对审美的理解,感受跳动着的优美语言,领会深刻的哲理美并对照自身行动,促进学生树努力之心,鼓奋斗之劲。学生阐发了与人生有关的美的哲理,会诱发对人生问题的初步思考和正确看法,摆正自身位置,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起初步的正确的人生观,达到智育和美育的融合。

四、积极引导,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中,鲁达那三拳打得“镇关西”鼻子歪斜,眼珠迸出,动弹不得,真可谓痛快淋漓。鲁达的嫉恶如仇可见一斑,读者为之喝彩,这是人性美的显示,也是见义勇为的显露。物及必反,如果教师不注意联系小说中鲁达所处的时代,简单仿效,默认打坏人就可往死里打,那就极有可能使学生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甚至稍有不顺就抱以拳头打天下的心理,势必走歪了人生之路。再如《百草园》末尾处,有“为什么要将我送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文字中似乎透露出作者对读书的反感,欣赏到此,学生可能心存疑虑。作为教师应牢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社会责任,可设计“读书真的令人厌恶吗?”让学生思考,从引导、分析中明确:一方面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显示童趣、童真;另一方面,可适当联系下一段《三味书屋》的内容,至少使学生了解鲁迅是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而不是对读书本身的厌恶,否则他也成不了文学巨匠。应坚持健康的审美情趣,摒弃可能会出现的不健康的情感也就非常必要和重要了。

五、开拓美的领域,积累美的情感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在生活”。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人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从美育的实际情况看,人们接触最多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美。用审美的眼光观察、感悟自然、社会和生活,美不胜收,目不睱接。灿烂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是美的;果香飘逸的果树林是美的;和蔼可亲、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是美的;同样,孜孜以求,勤奋攻读也是美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缺少感悟。引导学生对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广泛接触,留心观察,尽力发现,及时捕捉周围的美,积累美的情感。美就在生活,美就是生活。

猜你喜欢

美育初中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