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香凝香港虎口脱险

2016-07-04李向锋

百家讲坛 2016年10期

李向锋

1941年末,港英总督向日军投降,香港沦陷。日军马上封锁了香港至九龙的交通,大肆搜捕抗日人士,勒令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前往“大日本报导部”或“地方行政部”报到,否则格杀勿论。在周恩来发给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电报中,他特别提到要派专人护送著名民主主义者何香凝一家撤离香港。

日军占领香港后,一队日本兵包围了何香凝一家人暂住的房屋,声称要搜查,并质问何香凝是什么人。何香凝临危不乱,不慌不忙地回答:“这里的主人已经逃走,我们一家人是帮忙看房子的。”日军没有发现更多的疑点,将信将疑地走了。

听说何香凝家闯入了日本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马上决定将何香凝一家护送到铜锣湾交通站的一条货船上。在护送何香凝撤离时,她什么东西都合得不要,唯独对收藏多年的字画视如珍宝,所有字画加在一起足足有几箱。可是,空着手走都不容易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这几个箱子又怎么能不被检查呢?铜锣湾交通站交通员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把字画藏到棺材里,让十几个武工队员装成送葬的样子,头扎白布,身披重孝,按当地办丧的风俗,哭哭啼啼、吹吹打打地穿过日军的封锁线,许多日军还围在一起看热闹。

何香凝一家在1942年1月15日凌晨登上了帆船。庆幸的是,前半夜频繁出动的日军巡逻艇此时也安静了下来,艇内的日军都回去休息了。何香凝一行人乘小船好不容易才漂到长洲岛,又换了一艘有三条桅杆的大机帆船转往汕尾。

因为当时日军要没收一切机器,船主只好把机器拆下,沉入海底,机帆船变成了布帆船,完全靠风力行驶。这样一来,本来两三天就能到达的航程,由于海上无风,竟在海面上漂泊了七天七夜。

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何香凝一家时刻走在死亡的边缘。船上的淡水和食物都吃完了,大家心急如焚,幸而碰上东江游击队的海上护航队船只。他们听说船上坐着何香凝一家,当即送来烧鸡、鸡蛋和奶粉,还送来几箩筐番薯,并装足了淡水。后来何香凝感慨之余,作诗一首: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

何香凝是国民党元老,在汕尾港上岸后,她即向国民党军队驻海丰城保安二团团长提出保护要求。碍于何香凝的身份,团长让她住在了自己的公馆中。何香凝的儿媳不愿公开身份,则前往海丰城东门边的一家旅店歇脚。一名共产党员以朋友身份担任何香凝婆媳间的交通员。

海丰人民得知何香凝脱险,兴高采烈地欢迎她。何香凝不顾疲劳,随即在海丰红场作抗战救亡演讲,还到农村号召民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这一系列活动,引起海丰当局的极度不安,国民党当局派人把何香凝一家接走,送到韶关。

1943年4月,在共产党人的护送下,何香凝一家到了桂林。桂林是当时抗战的大后方,是进步人士的聚集地。何香凝一家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以卖画为生,继续从事着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编辑/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