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尺宫墙少年心

2016-07-04江兆骞

百家讲坛 2016年10期

江兆骞

1922年5月中旬,胡适意外地接到清废帝溥仪从紫禁城里打给他的电话,邀请他到昔日的皇宫里“谈谈”。在这之前,溥仪的老师庄士敦向溥仪介绍过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于是溥仪读了胡适的《尝试集》和《胡适文存》。与他读的四书五经不同,胡适的白话文果然让他有了一种新鲜的阅读感觉,使他很想见识一下这位新派思想领袖的真容。

在见溥仪前,胡适先去拜访了庄士敦,问他宫中情形。庄士敦说溥仪近来颇能独立,自行其意,不受一帮老太婆牵制。前次他剪去辫子,即是一例。上星期他的先生陈宝琛病重,他要去看望。宫中人劝阻他,他不听,竟雇汽车出去看陈宝琛一次,这也是一例。这次他要见胡适,完全不同人商量,连自己也不知道,也可见他自行其意了。

庄士敦还告诉胡适,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少年溥仪,还让他牵线,在宫里接见英国的海军司令和香港的英国总督。后来他对电话又大感兴趣,不顾内务府的反对,坚持在养心殿里装了一部。他翻电话簿找到了胡适的电话,才有了邀请他入宫之举。

溥仪当年已经17岁了,胡适认为他在思想与行为上已有了主见。因为胡适知道,他自己不仅在北洋政府那里被视作传播危险思想的乱党,也被紫禁城里的逊清小朝廷视为危险人物。溥仪若告诉内务府,内务府一定反对他见自己。胡适感到,他去见溥仪,或对溥仪的思想、行为更为独立有帮助。

5月底,胡适如约进宫见了溥仪。胡适在当日的日记中,比较详细地记下了与溥仪相见的过程:

12时前,他派了一个太监,来我家接我……我进去,清帝已起立,我对他行鞠躬礼。我称他皇上,他称我先生。他的样子很清秀,但单薄得很。他虽17岁,但眼睛的近视比我还厉害。谈及他出洋留学的事,他说:“我们做错了许多事,到这个地步,还要靡费民国许多钱,心里很不安。我本想谋独立生活,故曾要办皇室财产清理处。但许多老辈的人反对我,因为我一独立,他们就没依靠了。”他说自己很赞成白话,但有许多新书找不着,我请他以后如有找不着的书,可以告诉我。我谈了20分钟,就出来了。

胡适进宫见了溥仪,清朝昔日的王公大臣、遗老遗少们惶惶不安,像炸了油锅似的。社会上的舆论更是沸沸扬扬,有的报纸登出“胡适请求免跪拜”“胡适为帝者师”等传闻,借此大做文章,诋毁胡适怀恋旧王朝、敬仰废皇帝。

胡适从紫禁城出来后的第七天,致信庄士敦,向他介绍了入宫情况,说:“我必须承认,我对这件小事儿深为感动,当时坐在历代伟大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面前的竟然是我。”

为了回敬不良舆论对自己的诽谤,胡适还在报上写了一篇短文予以回敬:清官里一位17岁的少年,所处的境地是很寂寞很可怜的。他在寂寞之中,想寻一个比较也算得上是少年的人来谈谈,这也是人情上很平常的一件事。不料中国人脑筋里的帝王思想,还不曾刷洗干净。所以本来很有人味儿的事,到了新闻记者的笔下,便成了一条令人怪诧的新闻了。

编辑/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