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6-07-02李宁

经营者 2016年8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单位事业单位

李宁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其单位收入基本源于财政资金。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统一纳入预算内进行管理,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这大大提高了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仍存在许多漏洞和弊端,制约了其工作效率,导致会计信息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确保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合法,有效地防止各种舞弊和腐败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首先,事业单位法人对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法人对本单位会计事项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法人往往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放松了对经济事项的监督和管理,把关不严,签字往往流于形式。有些事业单位决策重大经济事项的过程中,往往只限于主要领导或者领导班子集体来决策,对财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意见采纳不足,甚至对内部控制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因而造成决策失误的事项屡见不鲜。其次,财务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有些单位尽管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并没有得到落实或落实不到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同时也不落实其制度

事业单位类型多,规模大小不一,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由于业务较少,人员较少,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设置内控岗位。突出表现为一人多岗,部分岗位没有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牵制,这些现象都会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产生漏洞的局面,为一些违规操作提供便利,腐败问题也有可乘之机。另外,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单位有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成了墙上的摆设。许多经济业务事项没有按照内控制度的流程去做或简化了程序,事业单位之所以在历年的财政财务检查和审计中被发现存在违规和违纪问题都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落实有关。

(三)资金管理混乱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提取大额现金,超现金结算起点使用现金结算方式,甚至公款私存,设有小金库。有些事业单位违规收费,或将收费资金坐支留用,这都是资金管理制度不落实,造成资金管理混乱的原因。

(四)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部分单位购入固定资产做支出费用,不增记固定资产造成资产账实不符,有些单位长期不清理固定资产,单位资产家底不清。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和财务部门长期不对账,盘盈盘亏也不及时处理资产,这些都与不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关。

(五)采购管理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对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限额和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服务,没有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组织来实施,私自采购“暗箱”操作,无预算采购,超预算采购,这些现象往往是腐败滋生的温床。

(六)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在项目管理上出现截留挪用项目资金,违反项目建设招标规定,项目建设岗位责任不明确、不落实等造成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完善和不落实项目管理制度。

(七)财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未做到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而是各职能部门分口管理,这为“小金库”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八)监督不到位

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有待加强,往往事业单位的违规问题重的责令整改和处罚,轻的移交移送处理,从而降低了违规违纪的成本。违规违纪单位及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削弱了警示教育的作用。其次,事业单位的规模较小,往往不设纪检和内审机构。因此这些单位往往缺失内部控制监督。

二、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合规性原则。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基本框架,并结合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监管经验进行制定及运行。

第二,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覆盖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体现出全程控制、全员控制、全面控制。

第三,不相容岗位要分离原则。确保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机制。

第四,成本效益原则。在设计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单位本身的特质、管理水平、业务处理范围等因素,要尽可能设计出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此外,要估计实际情况,力求成本小,保证执行内部控制的成本低于由此所产生的管理收益,以确保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要将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单位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办事,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和腐败问题,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财务工作领导

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负总责。单位财务必须统一管理,实行“一支笔”审批,不得按业务分工实行分口管理,重大财务事项须经集体讨论决定。单位的所有收支要按照“集体决策、公开公平、确保安全、廉洁高效”的原则安排。

(三)建立完善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特别是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责任,落实岗位牵制制度。

(四)规范财务管理

1.严格银行账户管理。事业单位的所有资金都必须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未经财政部门的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开设银行账户。2.严格管理国有资产。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依法设置资产账簿,新购置资产必须及时入账,严禁账外管理。对固定资产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保证资产安全和完整。对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报批、评估、处置。3.严禁私设“小金库”。各事业单位所有收支活动必须纳入单位财务机构统一管理,严禁将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私放,严禁以各种名义虚报支出、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控制现金支付范围。

(五)严格支出管理

1.严格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严禁将专项资金用于弥补日常公用经费缺口,甚至用于发放职工福利。2.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水、电、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3.严格政府采购管理。凡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政府采购项目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政府采购目录组织实施。严禁违反政府采购程序,“暗箱”操作、无预算采购、超预算采购等行为。

(六)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要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进一步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事业单位要严格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要进一步完善开支手续,每一项经费开支都必须有合法完备的原始凭证,须注明事由,有经手人、验证人、审批人三人以上的签名方可报销入账。同时要严格执行“日清月结”制度,每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对账工作,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随之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在新形势下,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从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各部门以及各个工作人员的协调和配合,切实做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

(作者单位为鞍山市教育局财会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单位事业单位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