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016-07-02策·杰尔嘎拉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扎根文艺价值观

策·杰尔嘎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作家、艺术家的亲切关怀。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的行动指南。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一新的重要论断,明方向、立纲领、点问题、提神气,与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要求,是当代中国文艺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思想升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们的文艺要把中国精神熔铸其中,贯注价值观,提升精气神,要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要鼓舞人民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维护民族独立、建设美好家园的力量之源。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积极倡导、组织和扶持爱国主义题材创作,抒发家园情怀,彰显民族正气,颂扬英雄人物,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促进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动力之一。要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个主题,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生动书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大力描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倾心反映万千人民寻梦的奋斗历程,讴歌时代楷模,赞颂人间大爱,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文艺界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把中国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的全过程、各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中国梦”为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创作生产精品力作为中心,着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鼓舞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文艺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

习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为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核心价值与精神主体,我们要用它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艺的价值不等于金钱的价值,文艺的价值体现为精神文化价值。文艺必须坚持自身的价值立场,只有承认文化的独立价值,文化才能从精神上站立起来,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汲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精神,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应有之义。

文艺要给人精神理想,还要尊重艺术规律。习总书记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表现在文艺作品中。“活灵活现”要求文艺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重实效。不讲艺术效果的思想表达往往是形式主义,不能感动人的作品就谈不上凝聚人心。“活灵活现”也是人民群众对优秀作品的一种真实期待,这需要作者对生活、对理论有发自内心的认识、理解。

文艺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习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我们必须扎根人民,虚心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道出了文艺创作的一条规律,要遵循这条规律就必须走到老百姓中,和他们交朋友,这样才能知道老百姓的所想、所思、所求、所梦,才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只有当你真正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你才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才能真正挖掘到他们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思想情感。一名文艺工作者只有贴近人民、贴近生活,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只有从生活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作品,才有可能是鲜活的作品,才会成为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

文艺工作者要扎根人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情感纽带。深入生活,一定要“走进去、沉下去、融进去”,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更要“情入”,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人民很具体,就是身边的人和事,与你休戚与共、利害相关、血肉相连,从中体验出来的经验才是有血有肉的原装货、干货和实实在在的活性元素,才能写出原创精品。只有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汲取丰沛的营养,才能创作出真正接地气、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我区一大批有成就的作家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创作出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著名作家敖德斯尔先后长期深入锡林郭勒草原、鄂尔多斯草原、巴林草原和白音希勒草原,火热的生活给了他丰富多彩的给养,创作出了《撒满珍珠的草原》《阿力玛斯之歌》《欢乐的除夕》《水晶宫》《骑兵之歌》《蓝色的阿尔善河》《欢笑的阿尔善河》等优秀作品。著名作家玛拉沁夫长期在太仆寺旗挂职锻炼,写出了艺术成就很高的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长期深入乌珠穆沁草原,写出了中篇小说《春天的太阳升自北京》;扎拉嘎胡长期深入包钢,写出了长篇小说《草原雾》……这些老一辈蒙古族作家长期坚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心中有人民,脚下有生活,创作出的优秀文学作品充满真情实感、高扬时代精神,鼓舞着一代代蒙古族作家茁壮成长。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文艺工作者有了更多元的渠道和人民保持联系,但需切记,这一切并不能替代“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和人民群众面对面、手挽手,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和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所思所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大作品。只有脚踩坚实的大地,把根扎在人民之中、扎在生活之中,与人民同甘共苦,才能激发出无限的创造活力,文艺创作才能常新,艺术生命才能常青。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 晶endprint

猜你喜欢

扎根文艺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1942,文艺之春
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扎根学生心田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扎根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扎根课本 借题发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