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十个全覆盖”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

2016-07-02魏国楠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牧区全区自治区

魏国楠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号民生工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此,自治区旅游局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工作模式,以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

一、旅游扶贫是扶贫攻坚的新举措

旅游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新时期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旅游扶贫是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旅游开发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我国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其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开展扶贫,效率高、成本低;二是造血式扶贫,不仅能实现脱贫还可以跃升到致富;三是广泛受益的扶贫,带动性强、覆盖面宽;四是物质和精神“双扶贫”,持续性强、返贫率低;五是富有尊严的扶贫,利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六是促进和谐的扶贫,利于社会稳定、生态文明。到2020年,按照中央“人脱贫、县摘帽”的“两个确保”要求,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提出,通过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使约120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约占全国7017万贫困人口的17%。

二、我区旅游扶贫先行探索成效显著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自治区旅游局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将旅游扶贫(富民)工程作为推进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十大工程之一强力推进。主要做法是落实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千千万万工程”;与农业部门共同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自治区旅游局组织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评定,组织“特色旅游村”和“特色家庭旅游线”创建,与自治区扶贫办共同制定专题方案推进旅游扶贫。近两年,出台《乡村旅游家庭旅游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安排国家和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5210万元用于扶持乡村旅游发展。2015年,指导各盟市开展国家和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新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近1000家,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户总数达4200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36家),年接待游客约268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8亿元;全区共有447个村开展乡村旅游,其中188个村归属于57个国贫、区贫旗县,占开展旅游村的42%,比25%的扶贫村占比高出17个百分点;全区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带动农牧民就业13万人,其中有近10万人为贫困人口,2015年全区脱贫约18万人,其中旅游脱贫3.2万人,占17.8%。

三、“十个全覆盖”为乡村旅游搭起“金”看台

2014年初,自治区党委提出用3年时间,全面实施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十个全覆盖”工程,并向全区农牧民作出郑重承诺:到2017年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使我区农村牧区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一是创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环境,让游客在像城里一样的现代生活环境中体会到原生态、乡土味。二是搭建了乡土文化展示的新舞台。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让农村牧区有了文化室,更增添了文化味。游客在农村牧区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呼吸泥土芬芳、观赏田园风光、品味乡土文化、民俗风情,老百姓日常生活成为无形旅游产品,农副产品成为旅游商品,老百姓足不出户挣上了文化钱。三是开辟了旅游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有序推进了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发展环境改善,促进了农牧民发展观念的更新,提升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老百姓与外来人口平等对话的自信心,从而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开辟了新路径。四是提升了旅游发展的新品质。实施“十个全覆盖”使众多旅游景区和城市周边环境发生改观,给了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的正向作用力;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不仅补齐了旅游景区接待条件不足短板,扩大旅游景区接待能力,而且增加了旅游新产品,带动了旅游消费拓展与升级。

四、借力“十个全覆盖”全力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全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新动力,创造了绝佳机遇,验证了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做法正确可行。自治区旅游局将广聚力量、全力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一是加强指导。推进全区乡村旅游资源深入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发展现状、找出问题、预测趋势,结合自治区“十三五”时期的总体战略和目标,研究制定全区推进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为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规范化发展指明道路、提供保障。二是突出重点。在毗邻8省区交界地区建设欢迎中心和乡村(牧区)旅游点或露营地,满足京津及毗邻8省区城市人口到内蒙古休闲度假的需求;在自治区各城镇周边打造农牧业休闲产品或露营地,满足城镇人口周末休闲度假需求;推出“周末内蒙古”休闲度假品牌;在景区周边发展庄园式旅游村,拓展、提升旅游品质;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特色旅游村,彰显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线路特别是冬季旅游线路上大力发展家庭旅游,让温馨朴实、民族风情浓郁的家庭接待户成为旅游接待的重要力量。三是加大投入。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发展资金,协调农牧业、扶贫等相关扶持资金,增加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等方式,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引导投入,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四是配强要素。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同步建设并完善旅游区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游览线路标识等基础设施,丰富文化室内容,增加乡村可游览性。在便民超市中增设旅游商品专柜,或在旅游特色村设立旅游商品超市,满足游客旅游购物需求。五是突出特色。要积极引导农村牧区按照现代旅游消费特点,走体现内蒙古地广人稀、生态良好特点的庄园式高端路子,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旅游业态,做到一村一特色。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六是示范引领。结合国家“千千万万工程”,加强示范旗县、特色村、示范点、星级接待户指导创建,发挥乡村旅游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农牧民增收致富。七是强化营销。充分利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营销平台,联合有关企业、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立体营销,特别要进一步拓展线上宣传面,推动线上预约、游览和销售。八是人才支撑。结合自治区旅游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培训+考察”“现场+远程”等方式,把区外好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思路、经验及人才引进来,把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负责同志、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送出去,把返乡农民工、未就业大学生及富余劳动力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一步壮大乡村旅游人才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保障。

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已经为乡村旅游搭起了“金”看台,全区旅游系统一定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借力“十个全覆盖”,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作者系自治区旅游局局长)

责任编辑:刘秉承endprint

猜你喜欢

牧区全区自治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新巴尔虎左旗
如何培养甘南牧区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关于加快建设农村牧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问题的思考
数据库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