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利用初中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6-07-02李倩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8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兴趣

李倩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兴趣;探究能力

一、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较快,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的学习动机基本都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自己的爱好兴趣为主的。而初中化学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化学,对化学充满好奇的时候,恰恰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为什么对着水吹气水不变浑浊,而对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了;为什么紫色的石蕊是变色龙,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为什么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色的火焰,等等。这些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不再干巴巴地学习抽象的理论。

二、改进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教师上课习惯照搬书上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可以适当地改进演示实验。改进初中化学演示实验首先必须明确该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是趣味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还是制备性实验或探索性实验,保证在不违背教材编排科学性的前提下进行。其次,还要根据教学的科学性即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使改进的实验和学生认识思考问题次序相吻合。如木炭的吸附实验,教材中是往红墨水中加入木炭观察现象不明显,需要时间长。可以改为在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墨水,向其中一杯加入适量的木炭,静置一段时间,分别进行过滤、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亲自做实验比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由观看者变成操作者、实验者,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学生做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因此,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当多采用这种形式。一般来说,对操作简单、费时不长、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的演示都可以改成随堂实验。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分子的性质实验”“氧气的性质实验“酸、碱、盐的性质”等。在课堂上教师要提出要求,及时给学生帮助,让学生通过做实验,逐渐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及原理。在这样的随堂实验中,学生们逐渐学会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反思,同时实验的技能也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具体表现在:

1.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方式为探究式学习,广泛地应用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情景教学、合作教学、开放教学、实践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并且积极探索转变学习方式的新途径。

2.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创造,非你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非用脑去想不可。”化学教学中,学生主要的动手活动就是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若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针对一定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搜集证据,再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五、如何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的能力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那如何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的能力以促进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1.落实学习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对科学现象及其规律的认知过程,应该是学生能力和个性自主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而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需要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在众多的科学现象中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实现自主学习的充分发展。

2.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参与取向

一个富有成效的学习,必须要对学习材料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让学生视学习是一种精神需求和发展需要,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和有价值的体验。让学生有一种积极求索、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自主参与科学学习的取向。

3.合理创设学习情境,产生学生自主参与体验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科学现象的探究情境,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参与体验的学习训练。因此,创设教学情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4.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科学教学的目的,应该注重科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思维创新的培养上。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

(1)注重实验的直观性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或兴趣实验,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科学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为进一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奠定基础。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要注重科学实验的直观性,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实验,也要认真地去做,认真地观察,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把这种态度迁移到对科学和生活的认识上。

(2)注重现象的说理性

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实验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真思考,以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用通俗的生活语言,有条理地表述科学现象,过渡到科学术语规范的表述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评析科学现象,提高概括科学问题的能力。

(3)注重方法的多样性

在学生自主参与科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学习成效的效度也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注意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

(4)注重结果的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爱护、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特的观察和思考,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空间和思维方式。

学法指导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方法,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自主参与学习的实效性。

5.交流探究结果,分享学生自主参与乐趣

“表达和交流”也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对于同一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表达,不同的学生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要重视探究活动总结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例如,课堂讨论交流、作品比赛、墙报、展览等。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列出每位学生的优点,给予合理的评价和鼓励。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在交流的同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参与探究的乐趣和与同学分享成功的感觉。

总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和不可代替的,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兴趣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改进和反思